冬小麦不同生育期 主要病虫发生情况示意图 小麦主要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治 1、麦纹枯病 2、麦赤霉病 3、麦白粉病 4、麦蚜虫 5、麦蜘蛛 6、小麦孢囊线虫病 7、麦吸浆虫 8、小麦病虫总体防治 (一)、发病规律 麦苗(幼芽、根)冬前形成零星发 病,其中播期早发病重 。 (二)规律特点: 1、有两个发病高峰。分蘖末期—拔节初期,普遍率扩展期;拔节中后期—孕穗期,严重度扩展期。抽穗后,病情稳定。 2、栽培条件是影响发病重要因素。农业栽培措施中,播期、拔节期追氮量、密度对后期病情程度影响作用较大,连作也有一定影响。 (三)观测调查(基层站、农户) 于分蘖末期—拔节初期(3月10-15日前后)调查二次,前后间隔5天。 每田5点,每点20株,当病株率达15%的田块定为防治对象田。 4月下旬-5月中旬赤霉病发生与降雨日数的关系 观测调查 基层站:于小麦拔节后期(4/10左右)开始调查病菌子囊壳发生情况。稻作地区主要查稻桩;其次油菜花、草田,旱作地区主要调查玉米茬或残体; 每5天1次,每田查50丛,至小麦抽穗结束,计算带菌率。 带菌率与发病程度的关系。若4月上、中旬雨日6天以上,4月中旬初玉米秆带菌率大于15%,为偏重发生程度菌量指标(参考) 农户调查:观察小麦生育期。沿淮地区是赤霉病常发区,每年都要于适期内(扬花初期)打保险药进行病害预防。 不同施药时期、次数防治赤霉病效果 2010 庐江 不同药剂赤霉病防治效果 2010 庐江 小 麦 白 粉 病 (一) 发病规律 病菌分生孢子 (三)、观测调查(基层站、农户) 于小麦孕穗末期调查一次,每田查5点,每点查20株,当病 叶率达20%的田块、或剑叶零星发病定为防治对象田。 (四)、 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我省目前对白粉病菌抗性表现较好的有:泛麦5号、新麦18、皖麦19、皖麦38、44、豫麦70、扬麦158等。 2、秋播期药剂拌种: 感病品种种植地区秋播期用粉锈宁按种子重量万分之二(有 效成分)拌种,控制苗期发病。 3、适时药治 孕穗末期—抽穗初期为最佳施药时期。亩用药剂有效成分三唑 酮15克;或烯唑醇8克喷雾防治。一般年份防治一次即可。 小 麦 吸 浆 虫 小 麦 吸 浆 虫 (二)、观测调查 查虫口基数定防治对象田(基层站) 春季调查。于3月下旬淘土一次,每田5点,每点淘一方。 查虫口基数,当每方虫量大于5头的田块定为对象田;大于15头时,为中蛹盛期、成虫期各防治一次对象田。 穗期调查(基层站、农户)。 于幼虫发生盛期(小麦扬花后15天左右)剥查麦穗幼虫量一次。计查10块田、每田5点,每点取10穗,计取500穗,置于纸袋内室内剥查。查百穗虫量达500头的田块,列为防治对象田,大于800头的田块,列为两次防治对象田。 (三)、防 治 技 术 1、技术策略 低密度虫品基 数,主治成虫;高密度虫口基数,实施主治中蛹、补治成虫。 2、药治时间 中蛹盛期,一般年份为小麦抽穗前3-5天; 成虫盛期,一般年份为小麦扬花期。 3、 防治指标 :中蛹:每小方有幼虫5头以上的田块。成虫:一拔目成虫3-5头。 化防技术: 1、中蛹期防治:选用DDV亩用有效成分80克、或选用辛硫磷亩用有效成分75克, 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到麦田。用绳子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药 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 2、成虫期防治:选用高效氯氰菊酯亩有效成分2.2克,或毒死蜱亩用有效成分20 克,兑水30公斤于成虫盛期喷雾。或DDV亩有效成分80克,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施; 其它措施 重病田提倡麦-稻轮作;麦田浅耕曝晒,可增加幼虫死亡率. 小 麦 蚜 虫 小 麦 蚜 虫 (一)、发生规律 麦蜘蛛 麦蜘蛛吸食叶片汁液,受害处呈现黄白色小斑点,后合并成斑块状,叶片枯黄。受害严重麦苗,整株死亡。麦蜘蛛大田初期为害麦苗出现黄叶中心,后扩散。 我省发生的麦蜘蛛种类为麦圆蜘蛛、麦长腿蜘蛛,以麦圆蜘蛛为主。麦蜘蛛主要为害小麦,还为害大麦、燕麦、豌豆等作物和杂草。 (一)发生规律: 成螨、卵 冬季若温度偏高,仍为害 田间发生盛期 气温升高,数量减退(圆:4/中、下;长:黄熟前) 卵越夏 10月,越夏卵孵化,为害秋苗,11月形成秋冬季田间数量高峰。 (二)、主要发生特点: 1、群集性、假死性、怕强光。 主要活动时间:圆:6-8时、18-22时;长:8-18时,以15-16时最盛; 2、气候适应性 圆:8-15℃最适, 20℃大量死亡;RH 70%适宜; 长:15-20℃最适, 20℃不适;RH<50%最适; 3、主发类型田 圆:水浇地、低湿麦田量多,干旱田量少; 长:岗地、坡地量多,干旱田量多。 (三)、田间调查(基层站、农户) 1、调查时间 秋冬季气温偏高的年份,11月份普查1-2次;春季小麦拨节后 开始至始穗前后每旬普查一次;春季气温偏高、少雨的年份, 春季调查应增加普查次数。 田间调查要于麦蜘蛛活动盛期进行。上午7-9时,下午4-6时, 阴天可全天进行。 2、调查方法 选择当地上午发生重的麦田、旱茬麦田、长热偏差的麦田开 展调查。 目测调查(苗期、返青期):目测每市尺单行长小麦全株 (叶背面为主)麦蜘蛛数量,每亩不少于5个点。 拍麦调查(拨节后) :使其坠落在下垫的白塑料布(或白瓷 盘等)上进行计数。每田5点,每点调查1-2市尺单行长麦苗。 (四)、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旱作改种水稻,可根本控制麦蜘蛛为害。 增施速效肥,促进麦株生长,提高小麦对蜘蛛的耐害性。 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 重发地区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2%拌种。将拌种药剂加种子 重量10%的水稀释后喷洒麦种上拌匀,堆闷12小时后播种。可兼治地下 害虫、苗蚜。 2、
小麦主要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