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选择与选择育种 教学内容:选择与选择育种 教学目标:了解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和主要选择育种方式的程序。 教学重点: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性状鉴定的方法,选择育种的程序。 一 选择及其基本方法 1 选择的定义 选择就是选优去劣,是在自然和人工创造的变异群体中挑选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型的过程。 意义:选择是创造新品种和改良现有品种的重要手段,是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 选择的基本方法 (1)单株选择: 从群体中选择人类需要的优良单株,单收单脱,单独贮藏,下一年按单株进行播种的方法。 不同类型作物的单株选择: ① 对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早期稀播,以缓解株间竞争,充分体现单株间的遗传差异而进行选择;后期,密植,可使选中的单株保持原有优势。 ② 常异花和异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单株选择后,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易纯化。 (2)混合选择 在群体中选择在经济性状和形态性状相对一致的一批单株,混合脱粒,下一年混合播种的方法。 不同类型作物的混合选择 ① 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混合选择后,个体基因型趋于纯合化,起到淘汰劣株的作用,但不能进行单株后代测验。 ② 常异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选择后,既保持高生活力,又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使群体得到改良。 二 鉴定的作用、原则及方法 1 鉴定的作用 鉴定是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是保证和提高育种质量的基础。 2 鉴定的一般原则 (1)常采用最基本的鉴定方法——目测鉴定。 (2)育种初级阶段,宜采用简易有效的鉴定方法——目测法、计数法、测量法等;育种后期,保留少数优质材料,进行更为精确的全面鉴定。 (3)把各种鉴定方法结合到一起。 3 鉴定的方法 (1)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 直接鉴定:根据目标性状的直接表现进行鉴定。 间接鉴定:根据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评定该目标性状。 (2)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 田间鉴定:将试验材料种于大田,进行各种性状的直接鉴定。如生育期、分蘖习性等。 实验室鉴定:生理特性和品质;考种工作。 (3)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 (4)当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一般来说,试验材料在当地条件下鉴定,有时还需借助异地条件。 三 选择育种及其特点 1 定义 选择育种(breeding by selection):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鉴定、选择并通过试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又称系统育种。对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又可称为纯系育种。 2 特点 (1)优中选优,简便有效: a 利用自然变异材料,省去人工创造变异环节。 b 优良个体多是同质结合体,不需几代的分离和选株。 c 个别性状上有提高,其他性状都保持原品种优点。 (2)连续选优,品种不断改进提高 四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1 品种自然变异现象 (1)自然变异现象的利用 在良好遗传基础上如出现某些优良的变异,再进行选育,就会培育出符合生产发展要求的新良种。 自然变异在育种上的直接利用就是选择育种。 (2)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 a 自然异交引起基因重组:作物品种在引种及繁殖推广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异交。 b 自然变异:包括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突变的发生;植株和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变化引起的自发突变;块根和块茎作物的芽变等。 c 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 2 纯系学说 Johannsen(1901),对菜豆籽粒大小、轻重进行选择试验,提出纯系学说。 内容: 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群体是由许多基因型不同的纯系组成,从这样的原始群体中选择可以得到许多纯系,选择是有效的。如再从分离出来的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五 选择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1 纯系育种程序 (1)选择优良变异的个体: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个体,经室内复选,淘汰不良的个体,分别脱粒,记录其特点,并且编号。 (2)株行比较试验:将上季当选的各单株种植成株行(系),每隔一定行数,设一对照。选择优良的株系,作为品系,参加下季的品比试验。 (3)品系比较试验:当选品系种成小区,设置重复和对照。根据田间和室内鉴定结果,选出比对照优越的品系1~2个,供下季参加区试。 (4)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测定新品系的适应地区范围及稳定性,同时进行生产试验,鉴定大面积生产条件下的表现。 (5)品种审定推广:表现优良的品种,可报审,批准后定名推广。 2 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混合选择育种:从自然变异中用混合选择的方法培育出新品种。 (1)单向混合选择育种:从原始群体中选择个体,混合脱粒、种植,与原始品种比较优者繁殖推广。 (2)集团混合选择:选择不同类型群体,按类型混合脱粒,组成集团,与原始品种比较,优者繁殖推广。 (3)改良混合选择:从原始品种中,选择个体,分别鉴定,选优系混合与原品种比较,优者繁殖推广。
选择与选择育种.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