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 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学习单元二 常用农药种类及性能 一、杀虫、杀螨剂 常用的杀虫、杀螨剂主要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其他有机氮类、拟除虫菊酯类及其他杀虫杀螨剂。 目前,以有机磷品种和产量最多,拟除虫菊酯类和一些特异性的杀虫剂及一些超高效、低毒或无毒的品种近年不断地开发,发展较快,以逐步取代高毒的有机磷杀虫剂,一些无公害的植物性杀虫剂和微生物杀虫剂受到人们重视。 (一)有机磷杀虫剂 1、特性: (1)遇碱易分解失效,易水解。 (2)对害虫高效,作用方式多样。 (3)大多为广谱性,兼有杀螨作用。 (4)残效期长短不一,大部分品种7~10天左右。 (5)低残留,不易污染环境,大多数低毒。 (6)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发生中毒后可用解磷定或阿托品解毒。 2、常用品种及性能 (1)敌百虫:胃毒作用为主。低毒。广谱性,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螨类效果差。 (2)敌敌畏:具熏蒸、触杀和胃毒作用。残效期短,1~2天。毒性中等偏高。为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对钻蛀性害虫防效差。玉米、高粱、瓜类、大豆易产生药害。 (3)氧化乐果: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高毒。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尤其适用于防治刺吸口器害虫、螨类及潜叶性害虫。 对菊科植物、桃、李、杏、梅、樱花、月季、柑桔等敏感,易产生药害。 (4)杀螟松:具强触杀和胃毒作用,渗透作用好。低毒。广谱性的杀虫杀螨剂。 对十字花科及高粱敏感。 (5)辛硫磷:具强触杀和胃毒作用,易光解。大田叶面喷施残效期2~3天,在土壤中可长达1~2个月。低毒。广谱性杀虫杀螨剂,特别适用于果、蔬、茶、桑等作物及地下害虫的防治,对高龄幼虫也有良好效果。 (6)乙酰甲胺磷: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 低毒。广谱性杀虫杀螨剂。 (7)三唑磷:具触杀和胃毒作用,渗透性强,具杀卵作用。毒性中等。广谱性杀虫杀螨剂。 (8)乐斯本(毒死蜱):具触杀和熏蒸作用。叶面喷洒残效期3~5天,在土壤中可达2~4个月。毒性中等,对鱼、蜜蜂毒性较高。广谱性的杀虫杀螨剂。 (9)杀扑磷(速扑杀):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及渗透作用。对人畜高毒。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尤其对介壳虫有特效。 (10)喹硫磷(爱卡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有良好的渗透性,有一定的杀卵作用,毒性中等。广谱性杀虫杀螨剂。 (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1、特性 (1)多数品种对人畜低毒,无残留,不易污染环境。 (2)杀虫作用迅速,大部分残效期短。 (3)对害虫具有高度选择性,不易杀伤天敌。一般对螨、蚧类效果差。 (4)遇碱易分解失效。 (5)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中毒后可用阿托品解毒。 2、主要品种及性能 (1)呋喃丹(克百威):具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残效期长,面施达10~15天,土壤或种子处理达20天以上。对人畜及水生动物高毒。广谱性的杀虫杀螨、杀线虫剂。 (2)丙硫克百威(安克力)和丁硫克百威(好年冬):都是克百威低毒化的衍生物。对人畜毒性中等,在害虫体内转为克百威起杀虫作用。 (3)抗蚜威(辟蚜雾):具触杀、熏蒸和渗透叶面的作用。毒性中等。残效期短。用于防治蚜虫。 (4)灭蚜威(乙硫苯威):具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毒性中等。是高效的杀蚜剂。残效期5~7天。 (5)唑蚜威(灭蚜灵):高效杀蚜剂,具触杀和内吸作用,残效期10天左右。 (6)灭多威(万灵):具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高毒,但经皮毒性低。广谱性杀虫剂,能有效地防治蚜虫、鳞翅目、鞘翅目、蓟马等害虫。 (7)安打(茚虫威):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的高效杀虫剂,通过阻止钠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干扰钠离子通道从而引起害虫麻痹而死亡。具有胃毒和杀触作用。低毒低残留,安全间隔期为1-3天,适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可高效防治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 15%安打悬浮剂使用浓度3500-4500倍, (三)其他有机氮类杀虫剂 1、沙蚕毒类: 特点: 对蚕毒性很大。 大多数品种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并有一定杀卵作用。 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酰胆碱受体。 对螟蛾科和蓟马有特效。 主要品种:杀虫双、杀虫单、多噻烷、巴丹等。 杀虫双: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还有一定的熏蒸和杀卵作用,作用缓慢。毒性中等。残效期7~10天。杀虫谱较广。能防治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蓟马及螨类等,施药适期宜在1、2龄前。 2、烟碱类(硝基亚甲基类) 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酰胆碱受体。 吡虫啉(咪蚜胺、一遍净):具有内吸、胃毒和触杀作用。低毒。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残效期长达25~30天。 10%可湿性粉剂亩用10~20g。 阿克泰:是第二代烟碱类。性能与吡虫啉相似。25%水分散粒剂使用浓度为2500~5000倍 3、吡咯类:作用于昆虫体内细胞的线粒体上,通过昆虫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起作用,主要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向三磷酯腺苷(ATP)的转化。 除尽:具有胃毒及触杀作用,并有一定的内吸作用,在植物叶面渗透性强。 可以控制对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昆虫和螨类。适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观赏植物和果树等作物上的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及螨类等害虫 。10%悬浮剂30~40ml/亩。 (四)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1、特点 (1)杀虫谱广。 (2)杀虫作用方式多样,均有强烈的触杀、胃毒作用,有些还有驱避、拒食和杀卵作用,但无内吸作用,施药时应均匀周到。 (3)高效、用量少、残效期长。用药量按有效成分计每亩一般在10g以下,药效期一般7~14天左右,长的可达3周以上。 (4)对人畜毒性低至中等,低残留,不污染环境和食品。 (5)对作物安全,具有增产作用。 (6)杀伤天敌厉害,对鱼、蜜蜂、蚕毒性大,大多品种对螨、蚧、飞虱效果较差。 (7)连续使用害虫易产生抗药性,且易产生交互抗药性,应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混用或轮用。 (8)遇碱易分解失效 (9)作用机制是抑制神经轴突的神经传导。发生中毒后目前无特效解毒药。 2、主要品种 杀灭菊酯(速灭杀丁) 溴氰菊酯(敌杀死) 氯氰菊酯(灭百可) 二氯苯醚菊酯(除虫精) 功夫菊酯(三氟氯氰菊酯) 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虫螨灵、天王星) 甲氰菊酯(灭扫利) 氟胺氰菊酯(马扑力克) 醚菊酯(多来宝 )——对鱼中等毒性 乙氰菊酯——对鱼低毒 (五)特异性杀虫剂 特点: 使昆虫生长发育、繁殖、行动、习性等受到抑制和阻碍。 生物活性高;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对天敌安全。 对人畜安全,残毒小,较少污染环境。 1、除虫脲(灭幼脲1号):具胃毒和触杀作用,还有杀卵作用。残效期15~20天,低毒。对鳞翅目幼虫特效,对鞘翅目、双翅目多种害虫也有效,对刺吸害虫无效。 2、灭幼脲(灭幼脲3号):以胃毒为主,兼触杀作用。对鳞翅目及柑桔全爪螨有良好效果。 3、抑太保和农梦特: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对鳞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但对蚜虫、叶蝉、飞虱几乎无效。 4、扑虱灵:以触杀为,兼有胃毒和熏蒸作用。对成虫无效,但对卵孵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残效期长达30~40天。对飞虱、叶蝉、粉虱、蚧类有良好效果。 上述5种农药属灭幼脲类,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使害虫不能正常蜕皮死亡。施药时间宜掌握在1、2龄阶段进行。 5、抑食肼(虫死净):具有胃毒作用。抑制害虫取食和产卵,残效期长。适用于防治鳞翅目及某些同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 (六)杀螨剂 1、双甲脒和单甲脒:是良好的杀螨剂,
学习情境二(子情境2)常用农药种类及性能.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