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 养殖品种的选择 4 一、养殖品种选择的原则 4 二、 养殖鱼类品种简介 5 (一)鲢鱼和鳙鱼 5 (二)鲤鱼和鲫鱼 8 (三)草鱼、团头鲂、三角鲂 11 (四)细鳞斜颌鲴 15 (五)翘嘴红鮊、鳜鱼、大口鲶 17 第二章 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 22 一、无公害水产养殖场水源的选择 22 ( 一)水源可能存在的污染物 22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对水源的环境卫生要求 25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环境管理技术措施 26 (一) 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水质管理 26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底质管理 31 第三章 无公害饲料的选择 33 一、无公害饲料的基本要求 33 二、鲢鳙鱼的天然饵料 34 (一)浮游植物 34 (二)浮游动物 35 三、人工饲料 37 (一)鲢鳙鱼人工饲料的质量要求 37 (二)常用的鲢鳙鱼人工饲料 38 (三)鲢鳙鱼配合饲料 51 第四章 科学的饲养管理 53 一、 鲢、鳙鱼种的培育 53 (一)鱼种池的选择和准备 53 (二)夏花鱼种的放养 54 (三)鱼种的饲养 56 二、鲢、鳙鱼的池塘成鱼养殖 58 (一)池塘的要求 59 (二)池塘准备 59 (三)鱼种的放养 60 (四)日常管理 61 ( 五)产品出池与销售 64 三、鲢、鳙鱼的水库成鱼养殖 64 (一) 养鱼水库的基本要求 64 (二)鱼种放养 65 (三)施肥与投饵 69 (四)凶猛鱼类的控制 74 (五)水库捕捞 77 第五章 疾病防控及安全用药 80 一、鱼病的预防 80 (一)改善和优化水体的生态环境 80 (二)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 81 (三)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 82 二、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对渔药使用的要求 83 (一)渔药使用的基本原则 83 (二)、渔药使用的基本知识 84 (三)杜绝禁用鱼药 93 三、鱼病诊断 93 (一)现场观察 93 (二)情况调查 94 (三)鱼体检查 94 四、常见鱼病的防治 96 第六章 活鱼运输 113 一、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113 (一) 鱼的种类、规格、与体质 113 (二)水温 116 (三)水质 117 二、运输前的准备和运输器具 119 (一) 运输前的准备 119 (二) 运输器具 119 三、活鱼运输方法 121 (一) 封闭式运输法 121 (二) 开放式运输法 123 参考文献 125 第五章 疾病防控及安全用药 在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对疾病的防治,应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推广使用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并取得了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 一、鱼病的预防 鱼病预防工作是搞好鱼类健康养殖生产、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摄食、活动,人们不易觉察。一旦发病也难及时发现,且诊断和治疗也十分困难。内服药一般由鱼主动摄入,但当病情严重时,鱼已失去食欲,即使使用特效药也难以达到治疗效果。体外用药只适用于小水体,对于大面积的湖泊、水库等就难于施用了,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鱼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鱼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不仅与病原体有关,而且与鱼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有关。因此,在预防措施上,应加强监测、检疫,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改善优化养殖环境,实现鱼类无公害健康养殖,提高鱼体抵抗力,减少或杜绝重大疾病的发生。 (一)改善和优化水体的生态环境 1.无公害产地的水质应符合防病要求 无公害鲢、鱅鱼标准化生产的产地(湖泊、水库、池塘),其水源应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以及人为污染的有毒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指标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环境 定期遍洒生石灰、沸石、过氧化钙等环境保护剂,不仅可降解水中悬浮物,而且可调节pH值,提高肥效,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 合理放养和混养,适时使用光合细菌等,一方面可充分利用人工饲料、天然饵料及溶解盐类,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微生物菌丛的微生态平衡,能有效预防传染性暴发性疾病的流行。 (二)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 1.严格检疫 严格执行《口岸淡水鱼类检疫规定》,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及监督,防止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与传播。检疫不合格的产品不予上市,检疫不合格的苗种不能放养。 2.鱼体消毒 鱼种放养前,应认真对鱼体进行检查,针对不同的病原种类,采用相应的药物预防措施进行药浴消毒。药浴的浓度和时间,应根据不同养殖种类、个体大小及水温等灵活掌握,以达到杀灭体表、鳃上的细菌及寄生虫。常用药浴药物及浓度如下: 高锰酸钾:浓度10克~20克/立方水体,水温15℃~20℃时,药浴15分钟~20分钟(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寄生虫病)。 漂白粉:浓度10克~20克/立方水体,水温15℃~20℃时,药浴15分钟~20分钟(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浓度8克/立方水体,水温10℃~20℃时,药浴20分钟~30分钟(防治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等病)。 食盐:浓度2%~3%,水温15℃~20℃时,药浴2分钟~5分钟(防治水霉病、烂鳃病)。 3.饲料消毒 投喂动、植物饲料及施用粪肥前,应进行消毒处理。水草用6克/立方水体漂白粉溶液浸泡20分钟~30分钟,经清水冲净后投喂;螺、蚌等动物性饲料须用清水洗净后取鲜活的投喂;施用发酵粪肥时,每100千克加入30克漂白粉拌匀后施用。 4.工具消毒 养殖工具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因此每次使用后须进行日晒消毒或药物消毒。药物消毒一般可用高锰酸钾(浓度为50克/立方水体),或漂白粉(浓度为200克/立方水体),药物消毒后须用清水冲净后再使用。 5.食场消毒 食场及其附近经常是病原菌大量繁殖的有利场所,在养殖鱼类吃食后,应及时对食场进行清扫,捞出残饵。定期在食场周围泼洒含氯制剂(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等)。定期在食场周围挂篓或挂袋形成消毒区(在食场三角框架的每边中央及角顶悬挂篓或袋3个~6个(只),每篓(袋)装漂白粉100克或敌百虫100克)。 6.流行病季节的药物预防 在鱼病的多发季节应定期地进行药物预防。 体外预防用药:用中草药扎成小捆放入塘库周围浸沤,杀灭体外病原微生物。如乌桕叶沤水预防细菌性烂鳃病,苦楝树枝叶沤水防车轮虫病等。 体内预防用药:最好选有中草药捣碎后拌饲投喂。如大黄、黄芩、黄柏、小苏打拌饲投喂可防出血性败血症及细菌性烂鳃病等。 (三)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 1.选择放养优良品种 鱼类的抗病能力随个体或不同种有很大差异。利用个体和种类的差异,选择抗病力强、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来源一致的养殖品种放养,杜绝放养近亲繁殖和回交繁殖苗种。 2.投喂优质适口饲料 在人工养殖鱼类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必须投喂人工饵料,才能保证鱼类生长和能量的需要。因此,应根据其不同的发育阶段,投喂营养全面、新鲜、不含有毒成分,并通过精细加工,在水中稳定性好、适口性强的饲料。 3.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目前控制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给鱼类注射、浸浴、口
鱼类养殖技术.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