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03 A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第三章 杂粮病害 Corn/Millet/Sorghum DISEASES 本章学习重点: 1. 杂粮病害的种类和危害; 2. 玉米叶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3.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4. 玉米黑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 玉米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高粱紫斑病 第二节 玉米叶斑病 Corn leaf spot and blight 二 .症状(Symptoms): 三种叶斑病区别 三 .病原物( Pathogens): 学名及分类 大斑病菌:无性态为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 Exserohilum turcicum 小斑病菌:无性态为玉蜀黍平脐蠕孢 Bipolaris maydis 弯孢霉叶斑: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三种病菌均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 四 侵染循环 Diseases cycle Diseases cycle:1. Over-winter/summer2. Spraying3. Infection4. Re-infection 病原菌在何处越冬? 病原菌怎样传播的? 病原菌如何侵染的? 有无再侵染? 五 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玉米叶斑病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品种抗病性(Resistance of cultivars ) 气象因子 (Climate factors) 栽培条件 (Planting condition) 3. 栽培条件planting condition: 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 单作地病重,间套作地病轻。 栽培过密的地块病重; 远离村边或玉米秸秆的玉米地块病轻; 地势低洼的地块病重。 六 防治方法 (Control) 防治策略(control strategy)是: 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我国推广的抗大斑病的自交系、杂交种或品种主要有:掖单系列品种(如掖单13等)、登海系列品种、吉单101、吉单111、中单2、郑单2、四单12、四单16、掖107、沈试29等。 目前用抗病自交系Mo17、330、E28、黄早四等培育的杂交种,如丹玉13、中单2、豫玉22号和掖单4等抗小斑病。 3.药剂防治chemical control 尽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叶斑病在生产上较难推广,但在某些情况下以及在发病初期仍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 目前,防治叶斑病的有效药剂有:10%世高、70%代森锰锌、70%可杀得、50%扑海因、50%菌核净、新星等。 课堂讨论: 1. 你以前认识玉米叶斑病吗? 2. 玉米叶斑病在你当地危害情况如何? 3. 在你家乡如何防治玉米叶斑病? 存在什么问题?原因如何? Summary: —— 玉米叶斑病是生产上一类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 ——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斑、叶枯。 三种叶斑病主要区别:病斑大小、形状、颜色、病征 —— 病原菌为: 大斑病菌: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 Exserohilum turcicum 小斑病菌:玉蜀黍平脐蠕孢 Bipolaris maydis 弯孢霉叶斑: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Summary: ——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靠风雨和气流传播,直接或气孔侵入,有多次再侵染 —— 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栽培条件等因素有关 —— 防治方法:抗病品种、农业措施、药剂防治相结合 课外学习资料: Internet :大量文献资料(检索词:corn leaf blight 26000多项,搜索工具google) 图书:杂粮作物病害(白金铠主编)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 期刊:中国期刊网(检索词:玉米小斑、大斑、弯孢霉叶斑病,100多篇文章) 第三节 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Corn Stalk Rot 世界性病害。我国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主推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基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的重要病害。 目前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年份达20%-30%,重者甚至绝收。 一 症状 Symptoms: 危害部位 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 症状类型 我国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前者发病快,后者慢。 症状特点 植株青枯或黄枯,根部变褐腐烂,基部发软,髓部中空,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籽粒干瘦,脱粒困难。 病征 :病部产生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 二 病原菌 Pathogens 1 学名及分类: 茎基腐病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 腐霉菌主要种类有: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肿囊腐霉P .inflatum ,禾生腐霉P. gramineacola , 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 镰刀菌主要种类有: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和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e,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 三 侵染循环 Diseases cycle Diseases cycle 四 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此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及耕作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1.品种抗病性(Resistance of cultivars ) : 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防治策略: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实施系列保键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丹玉16、沈单7、冀丰58、农大108、铁单8、安玉5号、豫玉22抗病。 课堂讨论: 1. 你以前对玉米青枯病了解多少? 2. 玉米青枯病在我校科教园区发生情况如何? 3. 玉米青枯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年加重,原因如何? Summary: —— 玉米茎腐病是生产上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病害 —— 该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整株枯死。茎基发软,穗下垂。 —— 病原菌为腐霉菌(Pythium)和镰刀菌(Fusarium)。 Summary: —— 病菌在病残体上和粪肥中越冬,靠风雨和气流传播,直接或伤口侵入,无再侵染或不重要; —— 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栽培条件等有关; —— 防治方法:抗病品种、农业措施、药剂防治相结合 二者区别 1. 危害部
杂粮病害.jsp.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