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中国的国花.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24.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09:53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中国的国花.doc介绍

中国的国花:梅花还是牡丹?

国花是指以自己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国家表征的花,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虽然不写入宪法,但为各国人民高度重视,反映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强民族凝聚力。
       1903年,清朝赦定牡丹为国花;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1929年,前国民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颂赞不己。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有记载,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术己有很大的发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艳压群芳,被誉为“花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里的长安花,就是牡丹。明朝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可见远在清朝,牡丹就已戴上国花的桂冠。
       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的独特魅力,自古以来,便被尊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成为中国的“国花”。
       牡丹初无名,混称芍药。直到秦汉时始从芍药中分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始繁荣起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牡丹有“富贵花”“百两金”之称。寓意为“吉祥之物”“幸福之花”。牡丹也最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象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生活的现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已行程牡丹种植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第七届牡丹观赏节在巢湖市召开时,巢湖市市长夏望平就指出:“它(牡丹观赏节)的宗旨在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科技唱戏。”
牡丹和梅花,彼此还有一种文化意味上的分别。牡丹是大众化的,是普通大众欣赏品位的代表。相对于牡丹的群体欣赏口味,观赏梅花更多是一种个体的审美体验,因为它历来被更为敏感的知识分子所把持。无疑,梅花及其象征的精神,是由历代知识分子总结赋予的。时乖命蹇的时候,他们以梅花自我期许,并且把梅花人格化,甚至“梅妻鹤子”。普通大众在勤苦劳作之余,可怜而有限的感官之娱,必然指向色彩浓烈喜庆的东西比如牡丹,而审美意义上的梅花之“瘦”,却可能无法激起甚至无暇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选自李方《国花中的牡丹梅花之争》)
如今,中国尚未决定现代意义的国花,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花,抑或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国花,中国有关方面为此犹豫不决。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与目前国家经济现状和政府所宣传的“节俭”不甚相符;梅花象征着坚忍内敛,与开放性的国家政策稍有出入。国花无法确定的背后似乎是上述理念冲突在起作用。 
























中国的国花.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中国的国花.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相关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