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与纳税调整 目录 一、新制度,新准则对税收的影响 二、差异比较 三、资产 四、负债 五、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 六、“视同销售”业务差异分析 七、售后回购业务的差异分析 八、债务重组收益的差异分析 九、非货币性交易应税“收益”的差异 十、补贴收入差异分析 十一、资产评估增值 十二、其他收入的差异 十三、成本确认的差异分析 十四、工薪支出及“三项附加费用”的差异 十五、费用确认的差异分析 十六、营业费用的差异分析 十七、财务费用的差异分析 十八、资产损失和营业外支出 一、新制度,新准则对税收的影响 (一)为什么税法与会计制度存在差异由于会计与税法的目的不同,基本前提和遵循的原则有差别,为有利于规范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税法与会计制度的适度分离是必然的。 1 .目的不同 会计制度 税 法 让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盈利可能性 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解,保护纳税人的权益 如:视同销售行为,会计上不确认收入,而税法必须确认收入并纳税。 2 .基本前提不同 会计制度 税 法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纳税主体: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基本纳税单位(或自然人) 如:总公司和其没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应作为一个纳税单位自动汇总纳税 会计分期:双方的差异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记账真实性上: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如实自主申报,税务机关及税务人依照税法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遵循的原则不同 为实现会计和税收目的而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很多,主要原则对比分析如下: ( 1 )客观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的比较 会计 税法 客观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 如:捐赠支出 会计如实反映,税法在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是要区分是否是公益救济性并且有扣除比例的限制,既客观性原则在税收中并未完全贯彻 ( 2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 税法 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满足会计核算的目的 强调的是满足征税目的 即:申报扣除的费用必须与应税收入相关,那些与免税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不得申报扣除 ( 3 )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比较 会计 税 法 强调收入与费用的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 类似会计做法 但更强调企业收入费用的确认时间不得提前或滞后 ③为保证财政收入,税法也可能背离权责发生制或配比原则 例如: ①利息收入或支出方面 ②广告支出扣除时间 ③个人所得税选择收付实现制 ④营业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售款征收 ⑤ 跨期的长期合同(包括工程或劳务)会计上在不能准确应用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时允许采取完成合同法,而税法一般只允许采取完工百分比法,不能准确运用上述两原则时,主管税务根据历史情况或一定的计划指标确定纳税额等 ( 4 )历史成本原则的比较 会计 税法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之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账面价值 企业有关资产背离历史成本必须以有关资产隐含的增值或损失按税法规定的适当方式反 映或确认为前提 ( 5 )谨慎性原则与据实扣除原则和确定性原则的比较 会计 税法 谨慎性原则是指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 会计上根据谨慎性原则提取各项资产减值或跌价准备 一般坚持在有关损失实际发生时再申报扣除,费用的金额必须能够确定。 对于减值准备原则上都不承认,税法强调的是在有关资产真正发生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害时能得到及时处理 ( 6 )重要性原则与法定性原则的比较 会计 税 法 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对任何事项的确认都必须依法行事,有据可依,不能估计。 法定性原则要求纳税人在记录、计算和缴纳税款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企业的税款计算正确与否,纳税活动正确与否,均应以税法为判断标准 ( 7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的比较 会计 税法 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政策时,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重于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法律形式,如合同等 由于税收的法定性在征税中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必须有明确的税法条款规定,以防滥用。有必要注意在反避税和便于管理之间取得平衡 (二)如何进行税法与会计差异的协调 1 .合理的差异“度” ( 1 )任何税法与会计的差异,不应该导致纳税人不得不为资产等项目设置不同的账薄。如: ① 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的差异,对于纳税人而言,只是增加了价外税项或销售税金及附加。纳税人只要设计专门的账薄反映进项、销项税额或产品销售税金就可以了。 ②所得税的差异涉及资产计价、折旧等, 如协调不好,企业可能不得不设两本账。差异控制在通过工作底稿、专门台账可以从企业现有的会计账薄(总账、明细帐)中分析取得。 ③对税法与会计在资产计价上的差异应控制在通过“纳税影响会计法”,增加“递延税款”账户就能反映差异,不需要对各项资产设两本账。 ( 2 )基本业务的政策应该尽可能减少差异。如: 税法与会计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基本业务确认收入的时间规定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只就视同销售、非货币性交易、长期工程和企业改组等特殊情况下的收入确认时间,根据税法要求与会计有所区别。 2 .处理原则 对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在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的同时,不应改变其会计处理和账薄记录,但可以依税法进行纳税调整。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是正常的,但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 1 )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有企业应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记录,不得违反会计制度。 ( 2 )在完成纳税义务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如会计账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不一致,应按税法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方法调整,完成纳税义务。 3 .具体方法 ( 1 )区别不同税种进行处理 ①企业涉及的流转税及附加税按月计算; ②企业涉及的所得税按年结算,在年终汇算清缴。 ( 2 )根据具体差异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 会计核算方法: 应付税款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 ( 3 )对相应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的有关业务建立相应备查账薄或台账,对差异进行确认、计量与记录,以确保纳税调整无误。 二、差异比较: 会计 税法 (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 (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 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三)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 、权责发生制原则:纳税人应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 2 、配比原则: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3 、相关性原则: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性
01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纳税调整.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