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8日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孙茂竹 会计学 会计学 财务会计学 第四部分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核算 一、货币资金项目的核算和管理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再生产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而持有的、停留在货币形态上的资金。一般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在西方,一般将货币资金称为现金。 (一)货币资金持有动机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同时也是盈利能力最差的资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牺牲一定的资产盈利要求而强调资产流动性并保持适当数量的货币资金,是为了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需要: 1、支付需要,即企业为正常生产经营保持的货币资金支付能力。 2、预防需要,即企业为应付意外情况而需要保持的货币资金支付能力。 3、投机需要,即企业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以获取较大的利益而保持的货币资金支付能力。 (二)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 1、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2、确保货币资金的有效使用。 (三)现金的核算 我国会计界定义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包括库存的人民币和外币。 借 现金 贷 收入 支出 结余额 (四)库存现金管理 1、钱账分管,会计、出纳分开 2、建立现金交接手续,坚持查库制度 3、遵守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 4、遵守库存现金限额 5、严格现金存取手续,不得坐支现金 (五)银行存款的核算 1、银行存款核算应设置的主要会计科目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银行存款的收入、支出与结存的情况,应设置“银行存款”总分类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收入的存款数额,贷方登记支出的存款数额,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存入银行的货币余额数。 2、银行存款的核算 借 银行存款 贷 收入 支出 结余额 (五)货币资金管理的政策选择 1、 影响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确定的因素 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应该保持一个适当的规模。货币资金规模的适合性,应结合以下因素分析: (1)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收支规模。 (2)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 (3)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能力。 (4)企业的行业特点。 2、货币资金持有成本 (1) 货币资金的管理成本。 (2) 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 (3) 货币资金的转换成本。 (4) 货币资金短缺成本。 4、结算方式的选择 现行制度规定,各单位之间的一切经济往来,包括产品销售、劳务供应和资金缴拨等的货币资金结算,除结算金额起点以下的零星支付以外,都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1)汇兑结算方式 (2)托收承付结算方式 (3)委托收款结算方式 (4)支票结算方式 (5)银行汇票结算方式 (6)商业汇票结算方式 (7)银行本票结算方式 除上述转账结算方式以外,目前使用的还有托收无承付结算方式、委托付款结算方式和 信用证结算方式等。 不同的结算方式有其特定的适用性和特点,并对企业资金收入、付出的时间及数额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能有效加以利用,则可以在不损害企业信誉的等情况下,延迟付款、提前收款,从而使企业的货币资金收支保持协调。 在购买材料时,可以根据供应商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 在销售商品时,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 总之,结算方式的采用应有利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展开,有利于缩短资金的结算时间,有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 5、货币资金收支综合管理 (1)?? 加速货币资金收款 集中银行。集中银行是指通过设立多个收款中心来代替通常在公司总部设立的单一收款中心,以加速账款回收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缩短从顾客寄出账款到货币资金收入企业账户这一过程的时间。 锁箱系统。锁箱系统是通过在各主要城市租用专门的邮政信箱,以缩短从收到顾客付款到存入当地银行的时间的一种货币资金管理办法。 (2)? 控制支出 货币资金支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合理合法的延缓货币资金的支出时间,控制货币资金支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运用“浮游量”。所谓货币资金浮游量是指企业账户上存款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 推迟支付应付款。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货币资金,企业在不影响信誉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 工资支出模式。许多公司都为支付工资而设立一个存款账户。为了减少这一存款数额,公司必须合理预测开出支付工资的支票到银行兑现的具体时间。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和管理 我国会计实务中应收、预付款项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它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特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动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从广义上讲商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由于支票、银行本票及银行汇票均为见票即付的票据,因此,应收票据就仅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兑现的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签发,经付款人承付,或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的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银行申请,经由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票据。 商业汇票按照是否带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带息票据是指商业汇票到期时,承兑人除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票面金额款外,还应按票面金额和票据规定的利息率支付自票据生效之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和商业汇票。不带息票据是指商业汇票到期时,承兑人只按票面金额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 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如果出现资金短缺,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以便获得所需资金。“贴现”就是指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在背书后送交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息,然后将金额付给持票人,作为银行对企业的短期贷款。票据贴现实际上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银行要按照一定利率从票据价值中扣除自借款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贴现利息。背书的应收票据是此项借款的担保品。 应收票据的计价 在我国,应收票据一般按其面值计价(面值中通常包含了利息)。即企业收到应收票据时,应按照票据的面值入账,但对于带息的应收票据,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应于期末(指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应收票据的票面值价和确定的利率计提利息,计提到利息应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 相对于应收账款来说,应收票据(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发生坏账的风险比较小,因此,一般不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超过承兑期收不回的应收票据应转作应收账款,可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
财务会计学 人大.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