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授课 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 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剪。 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布置作业: 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交流插接经验。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认识图形标志 厦门市金尚小学 甘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 下册 欣赏·评述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标志,懂得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 2、学会理解和应用图形标志,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教学重难点: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老师)各种图形标志 (学生)寻找和收集所看到的图形标志,并尽量了解它代表什么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些新朋友,它们会教会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询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 1、学生讨论,汇报结果,得出是不允许吸烟和水不能饮用的结论。 2、同学们,它们在公共场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导出课题:认识图形标志 二、加深学生的认识,讨论课本上图形标志的意思。 1、在我们的书上,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图形标志,你们知道它们都是表示些什么意思吗? 2、看图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各种图形标志的意思,最准确,数目最多,并告诉大家你们都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它们?(马路、商厦、美术馆、机场、轮渡、博物馆……)考一考,看到这样的图形标志你要怎么办?小组同学互相考察,看看同学认识图形标志的结果。 三、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1、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去找寻的图形标志好朋友,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 2、学生上台汇报自己找到的图形标志,其它小朋友补充说明。 四、对各小组收集情况进行统计,评比出收集图形标志最多,理解意思最全面的优胜组。 《点、线、面》 教学内容:《点、线、面》 课型:综合课 课时:1课时 年级:二年级 指导:林庆辉 执教:郭美燕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教 学 过 程 教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用具 教学 意图 导入 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1.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2.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1.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 2.设问: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 (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1.课件 2.奖品 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1.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1.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 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1.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2.设问: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 3设问: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 4.设问: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1.课件 2.奖品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1.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2.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1.课件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课件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 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四.作业评价 1.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引: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1.作业展示板。 2.奖品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五.拓展 1.欣赏: 1.名师名画 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 B.凡高----《向日葵》 C. 《抽象画》 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 A.《时钟》 B. 《自行车》 C. 《雨伞》 D. 《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2.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重叠的形状 后埔小学 刘燕珍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 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重叠的形状》教案 厦门市东渡小学黄克清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造型、表现、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学会用一种或二种重叠形状排列的方法,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教学难点: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具准备: 水果两个、几何图片若干、重叠形状拼贴画一幅。 学具准备: 彩色纸(两色以上)、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观察导入 1、重叠的概念: 师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生答略,师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前后的重叠特点 2、观察自然现象 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 师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
小学美术第04册教案(人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