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是“市示范性学校”、“区窗口学校”,美术器材齐备,学生生源较好,因而大部分学生素质较高,审美意识强,对绘画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四乙班整体水平均衡,绘画能力较好;四甲班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工艺制作有创新。但是,每班都有少部分学生情况不容乐观,他们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或兴趣转移,基础差又缺乏纪律性,在本期应加强教育。 二、本期教学目标: 四年级:1、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意识; 2、学习编、剪、贴等技法,学会简单的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了解中国画具的基本性能; 4、学习写生画的基本性能,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5、学习命题画的创作方法,提高创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 四年级:本期共有24课,其中,命题画5课,写生、临摹4课,剪贴、折纸、编织等手工课8课,中国画3课,设计和其他课共4课。教学基本为一课一练,稍为复杂的分两课时授教,教学顺序根据实际稍微有小变动。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期将采取有力措施:1、全部采用电子备课,深钻教材,制好教具与范画,尽可能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2、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帮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3、在抓好组织教学的同时,增强课堂活力,向40分钟要成效。 五、教学设想: 1、在严格遵照《大纲》的前提下,四年级适当增加中国画的教学内容; 2、将尖子生吸收到兴趣小组中来,规范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多向中学输送美术特长生。 《美术教学大纲》学习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初步接触和了解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初步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进一步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进一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原则 1、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贵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第一课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品的人物神态和艺术表现形式。 2、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教益的同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 教师: 中国绘画作品分类就题材而言,有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等。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人物画。(板书课题) 二、欣赏作品: (一)油画 《贫农的儿子》 作者:蔡亮(板书) 1、介绍作品内容: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贫农”吗? (学生回答) “贫农”是指在旧中国被地主、官僚压迫剥削的贫穷的农民。 教师:从画面上人物的衣着特点看,同学们知道作品表现的年代吗?(学生欣赏投影画面,回答问题) 教师:作品表现的是1934年至1936年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年代。 那是1933年10月,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反革命 迸攻。当时的领导人是王明(板书),硬要红军跟敌人死打硬拼,结果红军死伤很多,为了保存红军实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队伍到了贵州省的遵义城,党中央开了一个大会,取消了王明的领导资格,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所以画面上表现的是毛泽东和两个贫农的儿子以及红军队伍。 学生通过课件看图片,对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举手发言)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美在哪里吗? (1)、人物神情、动态刻画细腻真切:贫农的儿子神态恳切,体现了要求参军的迫切心情;毛泽东笑容满面,流露出爱护和欢迎的神,清;红军队伍由近到远步伐整齐,精神抖擞。 (2)、色彩沉着、协调:作品色彩的蓝灰色为主。身穿蓝灰色军装的红军队伍,蓝灰色的天空显得阴沉,说明长征路上会有很多风险。 (3)、仰视构图:画面上的地平线位置较低,人物形象高大。中间是毛泽东和贫农的儿子,左边是红军队伍,画面重点突出。 (二)中国画 《童年》 作者 王盛烈 1、作品表现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 2、作品表现的内容: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学生。 3、师生分析作品风格与特色(服饰、神态、动作、构图等)。 (三)中国画 (悄悄话》 作者:王有政 1、作品内容分析: 提问: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环境背景、人物穿着,说明爷孙俩是哪个地方的人?作品中的爷孙俩在干什么?你能说说他们在说什么吗? (学生回答) 教师:作品表现了陕北农家的生活小景,从背景上的窑洞、枣树和老大爷头上系的白毛巾上可以看出陕北农民的生活特征。 老大爷在编筐,系着红领巾的小孙女背着书包,手上拿着成绩通知书,兴冲冲地靠在爷爷身上,对着爷爷的耳朵,告诉爷爷她考试得了多少分。从她和爷爷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一定是好成绩,作品充满朴实、温馨、甜蜜的气氛。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1)、通过对比产生美: 一老一小,老的慈祥可亲,小的天真可爱。 画人物用墨浓,用线具体仔细,特别是人物面部线条生动自然,越看越觉得美。 画背景用墨淡,用笔用线简洁,衬托了人物形象,而且有立体感。 (2)、人物神态美: 爷爷停下手中的活,身子偏向孙女,侧耳细听。小孙女偏头伸颈对着爷爷的耳朵高兴地说什么。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搭在爷爷的肩膀上,胸脯靠着爷爷的背侧,重心都落在爷爷身上。另一只手拿着通知书背在后面像飞起来的小鸟翅膀。 (四)水印木刻 《蒲公英》 作者:吴凡 1、介绍作品内容: 学生欣赏作品,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作品通过一个割草的小女孩吹蒲公英这一生活小景,引起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联想。 蒲公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种子藏在绒絮里,飞到哪就在哪里生根。割草的小女孩吹着蒲公英,看着它们随风飘向远方,心中也许有着一种向往吧! 2、介绍作品表现形式: 作者用水印木刻的形式表现出一种国画的趣味,有一种淡雅的美。 水印木刻:在特制的木板上用木刻刀刻出画面形象后,再用水调和颜料拓印在宣纸 上的作品。 3·分析作品构图特点: 以大片的空白衬托朴实可爱的小女孩,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五)水印木刻 《和平》 作者 方国雄 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六)中国工笔画 《小伙伴》 作者 陈白一 1、作品内容:《和平》、《小伙伴》都是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的儿童题材作品。 2、作品的表现形式。 3、作者介绍。 三、小结: 1、作品的表现形式: 写意画粗犷、豪放,又称泼墨画;工笔画整洁、细腻;兼工带写的中国画,比写意画法工,比工笔画法粗放。 2、分析作品的形式。 3、下课。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一) 《贫农的儿子》 作者: 蔡亮 油画 (二) 《童年》 作者: 王盛烈 中国画 (三) 《悄悄话》 作者: 王有政 中国画 (四) 《蒲公英》
小学美术第08册教案(人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