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小学美术第09册教案(福教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74.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16 10:12:5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小学美术第09册教案(福教版).doc介绍

一、认识中国画
课时:一课时
页码:第1、2页
教学目的:
1、欣赏中国画的作品范例,初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
2、了解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技法。
3、掌握正确运用点、线、面进行笔墨练习。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画笔、墨、水分的特性。
教学难点:
水分的运用和把握。
教具准备:
毛笔、墨、国画颜料、水罐、调色盘、生纸宣、抹布、报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欣赏中国画的优秀范例,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魅力。
构图,线条,色彩,书法等方面。
3、介绍中国画使用的材料:
笔:常用的有羊毫、狼毫和兼毫三种。羊毫的毛质较软,吸水量较大,适宜染色,狼毫毛质较硬,弹性好,适宜勾线,兼毫是狼毫和羊毫的合制,有两着的特性。
墨:有油烟和松烟两类,我们常用的有“一得阁”墨汁。
纸:生宣纸或吸水性强的毛边纸。
砚:塑料调色盘或普通的白瓷平底盘子。
水和盛器:调墨洗笔用的杯子一个。
颜料:软管国画颜料(水彩颜料也可代替)。
报纸:铺垫在桌上,防止弄脏桌子。
抹布:用于吸笔上多余的水,课后清理桌面等。
4、讲授笔墨的基本技法;
执笔方法:
中锋:运笔时笔杆垂直,笔尖在所画线的中间。
侧峰:偏锋运笔。
运笔方法:
提、按、顿、挫、揉、拖、顺、逆、勾勒、皴、擦等。
用墨:
焦墨、重墨、浓墨、淡墨、轻墨
一次用墨、二次用墨。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点评。
二、南瓜和辣椒(中国画)
课时:一课时
页码:第3页
教学目的:
1、了解国画传统写意瓜果技法。
2、学习写意南瓜和辣椒的简单画法,掌握基本的笔墨技能。
教学重点:
理解瓜果的形态特征及笔墨的掌握运用。
教学难点:
如何较好地运用笔墨生动地表现南瓜和辣椒。
教具准备:
毛笔、墨、国画颜料、水罐、调色盘、生宣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南瓜》,引导学生了解南瓜的特点。
3、欣赏简笔画的南瓜和辣椒,加深学生对它们外形的理解,直观辨别南瓜和辣椒外形的差异。
4、教师示范作画过程,进行具体的技法指导:
⑴南瓜:
用色:朱砂、藤黄
师:先把笔润湿,朱砂调些藤黄,笔尖再蘸点颜色,从上而下,自左向右,侧锋用笔,注意浓淡变化,约画五、六笔,每一笔高低变化应有变化。
用墨:浓墨、焦墨。
师:等色稍干时,调浓墨用中锋勾线,线条要粗矿有利,要有曲折顿挫及明显的粗细变化。
5、学生练习南瓜的画法,教师巡视指导。
6、(生停)教师示范辣椒的作画过程:
⑵辣椒:
用色:洋红
用墨:浓墨
师:用湿笔蘸洋红,一笔形成。再用干净的笔尖蘸浓墨,勾画辣椒的柄。
7、学生继续练习,教师提醒注意用笔的浓淡干湿,落笔之前可在吸墨纸上先试一试墨色。
8、教师板书南瓜和辣椒的用笔。
9、出示整张画的完整构图,并提上文字。
10、学生可根据熟练程度,画一张相对完整的图。
11、作业评讲。
12、教师小结:
写意公鸡的画法。
三、闽南佳果(中国画)
课时:一课时
页码:第4页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国画传统写意瓜果技法。
2、学习写意荔枝的简单画法,掌握基本的笔墨技能。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荔枝的形态特征及笔墨的掌握运用。
教学难点:
如何较好地运用笔墨生动地表现荔枝。
教具准备:
毛笔、墨、国画颜料、水罐、调色盘、生宣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荔枝》,引导学生了解荔枝的生长特点。
3、欣赏简笔画的荔枝,加深学生对它外形的理解。
4、教师示范作画过程,进行具体的技法指
1)用湿笔蘸洋红,笔尖蘸一点浓墨,点荔枝半边。
2)蘸少许水再蘸洋红点出整个荔枝。
3)把笔洗干净,蘸浓墨画果柄。
4)用花青调墨再蘸浓墨点叶子,用浓墨勾叶脉、画枝干。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醒注意用笔的浓淡干湿,落笔之前可在吸墨纸上先试一试墨色。
6、教师板书荔枝的用笔。
7、出示整张画的完整构图,并提上文字。
8、学生可根据熟练程度,画一张相对完整的图。
9、作业评讲。
10、教师小结:
1)写意荔枝的画法。
2)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方法。
四、伸向远方的路
课时:两课时
页码:第5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透视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用透视规律画出街景。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表现近大远小的路及路边的景色。
教学难点:
透视现象在路边景色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
绘图铅笔、橡皮、纸张、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透视现象知识。
3、导入课题《深向远方的路》
师: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站在马路中间,会看到我们脚下的路很大,很宽,越往前看会怎样?
生:路越来越小。
师:好,那在路边,还能看到些什么?
生:还有树、房子、汽车、电线杆等
师:路边的景色有什么变化?
生:近的大些,远的小些。
4、教师示范错误的例子,让学生找找其中的错误。
5、教师出示正确的范图,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景物特点。
6、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欣赏。
2、出示范图:一是色彩对比强烈,一是色彩对比弱,让学生判断哪张好?
3、教师示范上色。
⑴画主体。
⑵画局部。
⑶调整大关系。
4、布置作业。
5、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讲评。
7、教师小结。
8、教学反馈:
五、六面体平行透视
课时:两课时
页码:第6页
教学目标:
情感——培养观察力。
认知——认识平行透视现象。
操作——画生活中的六面体物。
教学重点:
平行透视特点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透视的画法。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观察六面体,回答问题。
师:大家看,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盒子,谁会画?
学生上来示范。
师:他画得对不对,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想想老师的问题,找找盒子的秘密,然后就知道答案了。(介绍一下盒子上的术语,如:面、棱边等)
这个盒子有几个面?六个
盒子上有几条棱边有何特点?与桌面平行?垂直?四条
垂直的棱边都一样长吗?不一样,前面的长一些,后面的短一些
3、观察几张范图,找找其中的错误
4、教师小节:
名词解释:
六面体: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统称,它们由六个朝向不同的面组成,分别朝上朝下、朝左朝右、朝前朝后。
视平线:与画者眼睛高度一致,并与画面平行的一条水平线。
心点: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消失点:又称灭点,与画面不平行且相互之间平行的直线,在画面上越远越靠拢,最后消失于一点,称为灭点。
5、引入六面体平行透视知识: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的透视,六面体的平行透视由三组线组成,一组水平线,一组垂直线,另一组心点消失。
6、教师示范一水平透视六面体的画法。
1)画一六面体平行透视关系。
2)刻画细部,抓住物体的特点,表现出盒子上的外包装。
7、比较六面体不同摆放的透视感觉,引出成角透视知识。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六面体是一个面正对着我们的视线,现在你能看到几个面?两个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分析一下现在看到的这种现象吗?
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六面体成角透视:六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和画面平行的透视。它由三组线组成,一组垂直线,另外两组朝左右两个消失点消失。
9、展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对比图。
10、观察自己带来的六面体,从不同角度写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1、作业评奖:展示优秀的作业,评奖不足的地方。
12、课堂总结。
13、教学反馈:
1、组织教学。儿童头部比例
课时:两课时
页码:第8、9页
教学目的:
1、掌握头部形态和五官位置比例。
2、认识儿童与成人头部比例的区别。
教学重点:
儿童头部比例的认识。
教学难点:
对“三停五眼”的理解和认识。
教具准备:
绘图铅笔2B、4B、橡皮、纸张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2、出示一张不正确的范图,让学生来找找其中的错误。
3、导入课题,学习《儿童头部比例》。
4、请一同学上前来作模特,其他人观察:
师:人的脸部五官是按照一定比例长的,如果个别五官的位置不对了,人就会看起来变形了,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
(师拿出范图,帮助学生观察)
师:看看这张画怎样?
生:鼻子太长了。
师:跟什么相比感觉长了?
生:和嘴巴这相比,感觉长了。
师:很好,再来看这张,怎样?
生:感觉眼睛太高了,头顶太短了。
师:很好,再看一张,有问题吗?
生:两眼的距离太远了,而且太小了。
5、师拿出规范的图片,学生报告观察的结果:
我发现眉毛到鼻子和鼻子到下巴的距离一样长,眼睛的大小要适中。
师:观察地非常仔细,这就是我们在画头像中要学的头部比例知识“三停五眼”。所谓的“三停五眼”就是指成人的头长以眼睛的位置为中线,从发际线到眉毛线、从眉毛线到鼻底线、从鼻底线到下巴线这三个部分是一样长的,这是“三停”;“五眼”是指头部的宽度以一个眼睛的长度为单位,头宽为五个眼睛的宽度。
6、教师讲授画头像的步骤:
画一个椭圆。
找到头长的中线,确定出眼睛的位置。
再确定头发线的位置,确定出“三停”。
把头宽分为五分,取第二和第四份为眼睛的位置。
确定出耳朵的大小。
刻画细部。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美术第09册教案(福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小学美术第09册教案(福教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