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东北大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能够在中国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 2.使学生知道东北大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知道要保护森林资源和珍稀动物。 3.使学生知道东北具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林业基地。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地形和丰富自然资源。 教具准备:中国地形图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谈话 2.板书课题(第一课,东北大地)并指出我国东北的大致位置。 A.问:“东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B.展示“中国地形图“教学在图上指出的大致位置,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位置的位置,以及东北平原的位置。 C.展示:东北雪原图,让学生观看东北严冬的雪景。 D.师述:虎森小朋友的家就在林区,首先让我们拜访一下他的家乡。 3.分部分学习课文。 (1)我国最北的地方 A.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再次在中国地形图上指认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B.东北地区冬季、夏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人们的穿着是否相同。 C.讨论 D.师小结 (2)学习“林海雪原” A.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为什么说我国的东北的林海是一座大宝库? B.讨论 C.出示红松图,具体感受这种“林中之王”的形象 D.读一读(P5 读一读)了解著名的东北“三宝”。 E.问:东北北原上生产那些农作物? F.师介绍东北平原以前的情况。 (3)学习“重工业集中” a.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讨论。 1.东北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有哪些条件? 2.说说什么条件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基地的形成。 3.课文是怎样介绍鞍钢的? b.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三大工业基地(鞍山、大庆、吉林) c.师小节 三、总结课文 第二课 华北平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华北平原农村人们生活及其条件的改善。 2.使学生知道华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和棉花,认识它们对人们的饮食习惯 和棉纺织工业的重要影响。 3.使学生了解华北平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教具准备 1.仿制“孟芳的家乡”放大彩图 2.幻灯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引题 (幻灯片打出) 2.板书课题:第二课 华北平原 二、新课教学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导看图:在图上找出流经华北平原的几条河流 (2)师述:华北平原形成的原因 2.学习第二部分:红砖房暖烘烘的炕 (1)师指定“孟芳的家乡”图画上的一个村落,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 问:孟芳家所在的村庄怎样? (2)孟芳家居住的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孟芳家的陈设怎样?了解“土炕” (4)引导观察插图“农民的新居” (5)师小结 3.学习第三部分:麦浪滚滚棉花白 (1)教师请学生饱含激情朗读第一段 (2)让学生读课文,讲一讲:华北平原的土壤和气候怎样?为什么人们 把孟芳的家乡赞誉为“粮仓”和“棉乡” (3)完成第15页的“说一说”和“做一做” (4)请大家读读“爸爸的工作经历”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4.学习第四部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1)联系学生已学的知识采用复习,讨论的方式,说一说。 A.华北平原有哪几条主要铁路? B.读“华北平原的交通网”找出京广线 京九线 京沪线 C.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了解天津的地位。 第三课 黄土高原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黄土高原的范围及黄土高原的主要地形特征。 使学生初步了解黄土高原上的环境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使学生知道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和丰富的煤炭资源。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风沙的“杰作” 引导学生看19页地图和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指出它的范围并大致指出宝娃家乡的位置。 窑洞风情 宝娃的家住在哪里?这种住房有什么特点? 幻灯展示原景观图片并请同学们看,宝娃的家乡 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虎森孟芳的家为什么不住窑洞? 因地制宜保持土 师:咱们就请宝娃给咱们们介绍一下黄土高原农作物的情况。为了方便我们拟订了下面的访问提问。 黄土高原上都种植哪些农作物?以什么作物为主?一年收获几次 这些农作物都种植在哪些地方?长势怎样?收成如何? 这里发展农业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现在黄土高原的面积发生了哪些变化? 煤沙 为什么称煤海是“黑色的金子”工业的“粮食”? 煤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黄土高原有“煤海之称”? 同学们读“煤海”这段后,然后再请“宝娃”小朋友回答这几个问题。 完成P24“找一找” 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课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窑洞 风情 农业:梯田 以小米为主 农林牧综合发展 煤海:储大量 分布广 黑色金子 工业粮食 第四课 江南水乡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江南水乡的环境特点,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水乡面貌的巨大变化。 使学生知道江南水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以及江南水乡主要的农产品。 使学生初步了解江南水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 教具准备:幻灯片、地图挂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用幻灯片打出中国地图 教师复习提问:我们在第二课华北平原这一课中到了谁的家乡? 谈话引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5页。 新课教学 全班朗读本课引文。 在幻灯片打出的中国地图中,请同学们找出长江,水生家乡在地图中的位置。 出示“太湖流域”挂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中找出“太湖”“京杭运河”“京沪铁路”和 “苏杭”“无锡”“杭州” 教师小结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小桥流水人家” A分别请四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并引导看课文插图 B 请同学们描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 C教师向学生提问 江南水乡的交通为什么有“南船北马”说法 江南水乡的春夏冬秋的气候特点 江南水乡夏半年和冬半年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江南水乡雨量充沛 湖塘密布 人们利用这充足的水源养什么?种植什么? 小结 学习第三部分:“欣欣向荣的乡镇企业” 教师请三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让同学们议一议:讨论:江南水乡乡镇企业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江南水乡的苏州有“丝绸古成的关系”让学生读一读“丝绸” 让学生读书“说一说江南水乡工业和农业产值的情况,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怎样? 三 总结 板书 第四课 江南水乡 一 小桥流水人家 二 鱼米之乡 三 欣欣向荣的乡镇企业 第五课 上海市 教学目的 了解大城市人们生活的特点。 了解上海的交通工业,商业等方面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知道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对上海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城市人们的生活及上海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教学准备: 家中使用过
小学社会第05册教案(人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