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序号 1 ) 课题 期初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8 月 25 日 教学目标 回顾乘法的意义以及1~6的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进行口算练习。学生会用学的知识发现生活中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回顾乘法的意义,为准备学习除法做好过度,使学生正确理解区分乘除的意义。 教学难点:发现生活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练习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回顾乘法意义 二、回顾乘法口诀 三、发现生活问题 四 、拓展应用 1、出示图 ① ② ①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②可以用乘法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2、下面哪些算式可以写乘乘法? 2+2+2+2+2 3+3 6+6+6+6 4+4+3 12-3-3-3-3 4+4+3可以怎样写? 12-3-3-3-3为什么不可以? 用什么来计算乘法?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同桌背一背,然后集体背1~6的乘法口诀。 说一说三六十八是什么意思?可以写出几个乘法算式? 计算练习 2×3 4×6 3×5 6×6 5×2 6×5 5×5 3×3 4×2 3×4 1×1 4×5 4×4 6×2 口答:6个4相加是几? 4个5相加是几? 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多少? 4的3倍是多少?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的问题,你们能找到吗?比一比,看谁能开动脑筋找到,并能解答出来。 同桌先交流,然后全班评价。(适当引导学生怎样求班级现有的人数。) 开学了,小红买了一个文具盒用了6元钱,书包比文具盒的6倍少一些,5倍多一些,书包最多要多少元?最少多少元? 课后感受 学生能够根据上个学期的知识进行练习,但是个别学生习惯不好. 授课日期 9 月 1 日 教 案 (序号 2 ) 课题 分一分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8 月 25 日 教学目标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授课日期 9 月 2 日 教 案 (序号 3 ) 课题 分一分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8 月 25 日 教学目标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为体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二、教学新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谁知道什么样的叫做平均分。 黑板上有6根小棒,如果把每2根分成一份,可以怎么分呢?分成几份呢? 回顾旧知 出示十个梨 10个梨,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圈一圈) 10个梨,每个小朋友5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这都是把10个梨怎样分? 分一分 出试8个桃: 把8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用圆片分一分。 指名交流是怎样分的? 不管用什么方法,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每只小猴分得都是( )个。 试一试 请小朋友先按要求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2)平均分成3份,每份( )根。 (3)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指名说一说(1)是怎样平均分的? 同桌交流(2)是怎样平均分的? 自己说一说(3)是怎样平均分的?,然后交流。 小结:把物体(桃、小棒等)按要求平均分成几份,方法虽然不同,但分的结果:每份都一样。 想一想 生活中也有很多象这种平均分的例子 出示P4想想做做第1题(1) 6根萝卜平均分给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的( )根。 你是怎样分的?(可以:连一连、圈一圈,或借助学具来分一分) 出示P4想想做做第1题(2)(3) 8个松果平均分给4只,每只松鼠分( )个。 9个椰子平均分给3头大象,每头大象分的( )个。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怎样平均分的? 应用拓展 你会把16本书平均分成几份?请大家用小棒代替分一分,同桌可以讨论。 最后交流方法。 全课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2、你能说出这样平均的例子吗? 课后感受 区分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相对来说有些难度,把“每几个分成一份”,与“平均分成几份”是不同的。 授课日期 9 月 3 日 教 案 (序号 4 ) 课题 分一分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8 月 25 日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经历分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并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每几个一份”地分,或者平均分成几份,结果都是平均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整体上认识“每几个一份”地分,或者平均分成几份,结果都是平均分。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并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2根小棒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二、分一分。 三、议一议。 四、练习。
小学数学第03册教案(苏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