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1及练习一中的1、2、3题。 (一)知识要点 1.使学生初步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和整理。 3.进一步认识单式统计表的形式和制表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看统计图的能力。 3.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具体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正”字法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画“正”字法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像带。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复习:投影出示第1页复习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订正,说一说是怎样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 二、探究新知: 1.导人: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和整理静止事物的数据。可是在日常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怎样收集和整理这样 的数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板书: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录像展示一个十字路口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情景。 (2)分组讨论:收集这个路口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的方法。 (3)汇报讨论结果: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辆车一辆车地数。 几个人一组一个人数一种车辆的数。 用画“正”字法来收集每种车通过的数量,也就是要先写出所要收集车 辆的名称,哪种车过一辆就在那种车辆名称后面画一划。 (4)引导学生明确: 收集和整理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数据时,采用画“正”字比较好。画 “正”字法收集数据时要先写出需要收集的数据名称,再看哪种车辆增加1, 就在哪种车辆数据后面画一划,这样便于统计。 3.教学例1:(投影出示例1题) (1)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2)重放录像,学生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并完成统计表和统计 图。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完成情况。 引导学生说出: ①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指出:用画“正”字法收集的这些数据叫做原始数据。(板书) ②把画的“正”字整理成具体数据。 ③制统计表,在下面的栏目中填各种车辆的数据,然后算出合计。 制条形统计图,横线表示车的种类,纵线表示辆数,1个小格代表2辆 车,用统计的辆数除以2,就是各种车辆应画的格数。 (4)比较例1的条形统计图与复习题中的条形统计图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二者的不同: 复习题中的统计图一个格代表1辆车。 例1中的统计图一个格代表2辆车。 教师指出:有时由于收集的数目较大,在画统计图时也可以用一个格代表2、5、10……。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例1,学会了如何用画“正”字法来收集数 据的方法,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加以整理,就可以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4.反馈练习: (1)议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的事情。 (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学生独立操作,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 完成统计表。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收集数据:画“正”字(原始数字) 整理数据: 制表或制日:一个格可代表2、5、10。…… 2.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材8一9页的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一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作用和编制方法。 2.填写完成统计表。 (二)能力训练点: 1.初步训练学生会看和会分析统计表; 2.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调查等活动,渗透统计思想,特别是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 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 教学难点:编制复式统计表时的分栏方法。 教县学具准备: 1.例3的四个单式统计表(每人一份) 2.投影仪及投影片 3.放大的例3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单式统计表的练习。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中,参加数学小组的男生14人,女生8人;参加生物小组的男生7人,女生8人;参加航模小组的男生13人,女生6人;参加美术小组的男生12人,女生12人。 根据上面数据分别制成统计表(完成在已准备好的统计表内) 二、探究新知: 1.引人:观察自己填写的四个统计表。 (1)启发学生想: ①每个统计表能反映几个小组的人数情况? ②如果想了解和比较四个小组的人数情况怎么办? 导人新课: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 成一个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学习例3。(板书:例3)(出示表) (2)怎样把这四个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呢? 学生动手操作: ①学生自己动手摆。 ②投影演示。 横向排列起来,把重复的“性别。人数”抽掉,又观察到“合计。男生、女生”重复。所以横着排列不可以。 纵向排列起来,把重复的“合计。男生。女生”抽掉,并写出相应的寸组名称。 ③观察概括。 横栏中“男生。女生”概括成性别; 竖栏中“数学小组、生物小组。航模小组。美术小组”概括成“组别’四个“人数”重复,在左上角写一个; 2.学习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明确: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生和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1)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这个统计表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教师补充也就是把这个统计表分成横栏和竖栏。左上角一格分成三部分,分别填写性别。组别。人数。 (2)学生讨论怎样填写。 使学生知道:横栏应分成几个格,填什么内容。竖栏应分成几个格,填什么内容 教师提示:为了能知道四个小组的总人数,因此,要增加“总计”一格写在最上面。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出示放大的例3统计表。 3.填写数据。 (1)指名板演,其它同学把课本填好。 (2)订正引导学生说明:“总计”是怎样得出来的? (可以是男生总人数加上女生总人数。也可以是四个小组的人数之和。) 4.分析表中所说明的问题。 (1)完成第九页例3的填空题。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三、巩固发展: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九页的““做一做…’,并根据统计表的内容提出一 些问题来解答。 练习二第卫题。(进行爱国教育) 练习二第2、3题。(以组为单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统计表,这样的统计表统计的内容多,更便 于分析和比较,因此学好统计表非常重要。 五。板书设计: 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总计 男生 女生 总计 78 46 32 数学小组 22 美术小组 15 7 8 生物小组 17 13 4 航模小组 24 12 12 3.求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13-14页例1、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l-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 2.学会稍复杂的求平均数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学中结合统计表,数据的收集、整理来求平均数,向学生渗透统计思想。 教学直点:使学生学会稍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每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每组数据的个数,求出全部数据的 总和。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解答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小黑板出示) (l)13页复习题 (2)将复习题问题“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改为“全班30人,平均每 人投中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回.引人:求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这节课我们将共同 学习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板书:求平均数) 2.教学例互。 O)出示例1指名读题。 (2)整理数据: 启发:①题中给了我们哪些数据? ②题中给了我们几种数据?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一种是每组投中的个数:283323 一种是每组的个数:10119 根据题中的这些数据,分组议论一下,你们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根据每组投中的个数,可以求出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板书) 根据每组人数,可以求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板书) (3)解答 教师引导: 这道题求的是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板书)必须先知道什么?应 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指名板书: 28+33+23=84(个) 10+11+9=30(人) 84÷30=2.8(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 订正时讲算理。 启发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4)引导学生再议论一下:这道题是怎样解答的?(板书:(l)(2) (3)) (5)反馈练习 投影出示:练习三第1题: ①学生读题,并说出分别求的是什么数据? ②列式解答: “五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要求学生口头列式
小学数学第10册教案(浙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