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二册教案(全册) 本课概述:本课为第二册教材的开篇,授课时间也恰逢春天到来之季,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此课的教学顺理成章,更有利于调动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第二册书仍然注重一年级学生亲近自然、喜爱大自然的特点,内容以自然为主题,涉及人与自然小动物、爱劳动,少年儿童生活等题材,本课以春天为主线,让学生在听、看、想、唱、动中体验春天的旋律,给予人的美感,从而进一步对春天的渴望和喜爱迁移到对音乐的渴望和热爱中。 课程标准解读:一、通过聆听《杜鹃圆舞曲》等乐曲,了解3/4拍乐曲的韵律特点;二、演唱歌曲《小燕子》、《布谷》,初步把握3/4歌曲的演唱,用柔和富于感情的声音歌唱;三、能结合生活体验,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美。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深化学生爱春天、爱自然的情感,从而树立对美的追求。 2、让学生感受不同内容与音乐形式的歌、乐曲,体会音乐是怎样表现描绘春天的。 3、通过聆听演唱、表演,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对音乐进行再创造的习惯,提高其音乐想象力、观察力。 二、教材分析: 1、? 以春天为主题的歌曲、乐曲运用音乐的手段给孩子呈现了春天的声音,让孩子在音乐中领略春的气息|、景象,丰富了孩子的音乐视野和音乐语言。 2、? 教材内容以小鸟与种子等孩子喜闻乐见的事物切入,有利于调动孩子自主性、参与性学习。 3、? 补充教材是中国及外国表现春天的名曲和儿童歌曲,为教学提供了“春”的氛围。 三、扩展资料:1、春天的自然风景,冰雪融化,草木发芽等。2、有关春天的题材的图画、诗歌、摄影作品。3、乐曲《春之声圆舞曲》,歌曲《我就是党的一朵小红花》,舞蹈《雀之灵》。 四、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和内容。2、本课分二课时完成,第一节,聆听与律动,学唱《布谷》;第二节,学歌曲《小雨沙沙》,欣赏《我就是党的一朵小红花》。 五、教学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体会3/4拍歌、乐曲的节拍特点,感受表现春天的音乐旋律。 教学难点:演唱3/4歌曲,强拍音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歌谱、多媒体课件。 教程设计: 1、动画导入:看看它是谁,谁来学学它的叫声,它为会什么又歌唱、又舞蹈?播放歌曲《小燕子》学生说“飞呀飞”和着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2、聆听《春之声圆舞曲》片断。(1)师:你们听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庆祝春天了;(2)播放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做3拍一动的上体摇晃动作;(3)从音乐中,你感到小动物迎来春天是什么心情;(4)你们想不想看春天的样子,播放春天景象的录像片。 3、听、唱歌曲《布谷》。师:如果你是一只小鸟,是不是也会在春天里放声歌唱,森林里有一种小鸟被称为可爱的英雄,它总是“布谷、布谷”地叫个不停,它是谁,我们来听听歌唱布谷的歌。(1)听范唱,学生打拍,强拍拍手,弱拍拍腿;(2)学唱歌曲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在c调f调上练唱;(3)师生接唱,学生唱一、三句,老师唱第二句;(4)学生学唱第二句,练习一字多音的唱法;(5)听范唱,学生做开口默唱的练习;(6)轻声唱全曲。 4、歌表演,集体围成圆圈,手拉手,随节拍左右晃动演唱歌曲。 5、学生反思,老师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同学和老师?”学生提问,大家回答。背景音乐播放《春》《春天》。 第二课时: 1、导入。春雨贵如油,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播放影片(雨)。对一粒种子来说,春天的雨水很珍贵,春雨可以把沉睡一冬的大地变得花红柳绿,你们说说春雨可爱吗? 2、学习歌曲。(1)节奏模仿,谁听过春雨的声音,老师拿喷水壶将水喷在纸上,声音的节奏是 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2)听范唱,学生用手指表示雨滴,手掌表示大地,雨落在地上即是划拍动作,老师问:“种子说什么话了?”师:种子说?学生按节奏回答。(3)听唱旋律。教师唱前2句,学生唱后2句,然后交换。(4)再次听范唱(课件),学生跟唱。 3、节奏创编。模仿小雨和雨滴的节奏。 4、声势活动与演唱。一部分同学唱歌曲,另一部分同学用人声模仿大雨、小雨和雨滴的节奏。 5、歌表演。 6、欣赏《我就是党的一朵小红花》。 7、课堂延伸:春天的歌那么动听,同学们能不能向爸爸、妈妈或身边其他人学一学、唱一唱春天的歌曲。 教学点评:通过歌、乐曲大量的听觉刺激,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聆听音乐,培养他们安静听音乐的习惯,本课教学设计以教师指导为主线,学生的学习活动(听、看、想、唱、动)为主体,将音乐的感受(音的高低、音色、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体验与表现融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学生能力探究活动:1、听赏歌曲《小燕子》让孩子在音乐中自编动作,使学生的动作逐渐向律动发展。2、在《春之声》的音乐中和老师一起作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3、节奏创编。启发学生把生活中感受到的节奏迁移到音乐中来,学习用简单节奏的读拍参与音乐活动。3、歌表演。 媒体素材: 课件:可参考人音社教材配套光盘,练习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演唱用春天小草绿叶红花对三个音,出现五线谱谱例,点击后出现正确演唱,每个两字的词为一个按钮,词的个数既是练习的个数。 视频:春天的景象(背景音乐:歌曲〈春天来了〉)时间:一分钟镜头包括冰雪融化,桃花开放,蜜蜂采蜜,燕子在春风吹拂的柳枝间飞舞,以春天的美景:田野、山花烂漫蓝天白云定格。 音频:歌曲《小燕子》、《布谷》、《小雨沙沙》、乐曲《杜鹃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 动画:《DVD幻想曲2000》 图片:春天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 (海淀区群英小学 沈娟) 第二课《放牧》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牧童》。 2.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双响筒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牧童》,感受牧童的生活。 【教学难点】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三角铁、水彩笔。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 师 活 动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 教学目标 一.组织教学。 ? ? ? ? 二.学习歌曲《牧童》。 ? 1.通过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牧童的生活。今天,小朋友们还想和牧童一起去放牧吗? 积极回答问题。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播放课件,初听歌曲。 让我们再来听一首也叫“牧童”的歌曲吧。听完后请说一说,你和牧童一起到了什么地方?那里的景色怎样?你们放的羊儿在干什么? 认真聆听歌曲,积极回答问题。 初步感受歌曲,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想象。 3.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画出歌中意境。 你能把你听到歌曲后想到的用水彩笔画出来吗?让我们听着歌曲来画一画。 在歌声中绘画。 启发学生想象,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4.再听歌曲范唱,指导学生熟悉歌词。 小朋友们画得真美!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让我们边听歌曲边用手指着图形谱(羊)在心里跟唱。请找找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又在哪里? 边听歌曲边用手指着图形谱在心里跟唱。 熟悉歌词。通过默唱的方式学会准确的演唱歌曲。 5.学唱歌曲。 小朋友们会唱这首歌曲了吗?请跟着老师的手势,听着伴奏轻轻地演唱歌曲。 跟着老师的手势,听着伴奏轻轻地演唱歌曲。 学会准确的演唱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1.出示三角铁,并进行简单介绍。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打击乐器,它的名字叫三角铁,是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 积极讨论与实践,找出问题的答案。 ? 培养学生的探知欲,认识双响筒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 2.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我们分小组来敲一敲,听一听,三角铁的声音怎样? 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 3.老师小结讨论结果。 三角铁的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4.用三角铁为歌曲《牧童》伴奏。 小朋友觉得我们应怎样用三角铁为歌曲《牧童》伴奏呢?让我们跟着音乐轻轻地敲起来。 学生按要求为歌曲伴奏。 进一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六.课堂小结。 小结。 今天,我们的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让我们唱着歌走出教室好吗? 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音乐课。 ? 板 书 设 计 ???? 牧 童 ??? 第二课:《手 拉 手》 教学内容: 表演《一对好朋友》 聆听《手拉手》 教学目标: 一、通过表演《一对好朋友》、聆听《手拉手》,感受音乐中表现的欢快、活泼的情绪和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 二、能用甜美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并能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能合着《手拉手》的歌声跳集体舞。 教学重难点: 在“听”中学会“唱”,在“练”中学会“演”,在潜移默化中 得到感染。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双响筒、三角铁若干)、教学挂图、 头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你听琴边唱歌边找朋友,歌唱完的时候你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就是最棒的了,能行吗? 生:合着琴声边唱“找呀找呀找朋友”边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当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与另一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唱“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
小学音乐第02册教案(人音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