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乡土记事第一期.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574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14:27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乡土记事第一期.doc介绍

张孝春 画 龙嘴石村民(大花苗)

第一期
2008年7月15日

本期编辑:郭净 全海燕

《乡土记事》是一个小报,记录城市和乡村社区发生的事情和大家的看法。欢迎朋友们投稿。
电子邮件请发给:
piaoliuke@yahoo.com.cn  qhyaj@hotmail.com 

  目录
我们农民到底需要怎样的知识?  熊杰峰
有关讨论          
寻找谷种    熊杰峰
我的感受    熊杰峰
有感于这个夏天    熊杰峰             


我们农民到底需要怎样的知识?

●熊杰峰  云南省师宗县五龙乡平寨农民

开过年来,平寨的项目又和某机构合作,来了几个水稻专家。我那次去昆明放片子,叫我同他们一路回家。那时候中心工作人员都不在中心,水稻专家们让我带他们做访谈,来两天的时间就要完成30户访谈。他们每到一家都是问同样的问题,连我都是感到很无味而犯困了,还问我们农民大爹们你们这里的海拔有多高,什么品种,温度多少。我们去黑尔找种子小毛还拿到昆明鉴定种子的基因纯不纯,是不是老品种。他们在中心和小学的孩子搞过培训,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因为我们村很多在家种田的人都是不识字的,和孩子讲了之后,让孩子们回家和大人讲,他们把要讲的内容做成投影放在墙上跟着讲,孩子们对培训的内容没兴趣反而对投影和小电脑感兴趣,好奇这个玩意。
2月份我和董朝清去广西柳州参加“爱农会”的交流,他们就召集很多各地的农民朋友在一起,有的养猪、种菜、种鸭间稻、做土豆腐、手工做糖、做米粉、做酱油等20多个。互相交流怎么做?用什么原料做?特别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刘以兵大哥他种的鸭间稻和制作有机肥料,我现在回来也按照他教的方法做了苹果孝素和汉方营养液,还有几样没做,等找到原料就要做了。我们也到他的家里,我们看到他家的堆肥,田里也在恢复自然农耕,不放化肥也不打农药一样也还可以收获。还有他原来是个画画工,不要那些高薪跑回家种田,他这样的举动令我敬佩。那天我们聊了很多,让我在恢复老品种老方法种植中更加自信和坚定。
3月14日某个机构开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村的老吴和明忠去参加,老吴回来和我们说有德国专家在讲印度农民种田的经验。人家讲英语都听不懂有人翻译听懂一些,老吴说“那些专家讲的都是我们以前用过的方法。以前没有化肥和农药我们就是这样种的。”老吴说“人家比较有文化,把我们做的重复说给我们听。有文化的人把我们做的讲出来就变成了理论。”
去年朝清是自己配制土草药来打害虫,五一节大家在平寨开会,大家总结与某机构的合作,都是感到他们合作没能帮什么忙。小毛总是在强调着帮助我们收集土方法,我很担心的是他们收集之后去出书或是做网站,到最后版权是谁的?我们担心的是,就像印度农民的知识就变成了德国专家的版权一样。我不希望我们农民祖先祖祖辈辈传留下来的经验财富被别人占取了。
我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祖辈们不知道这里的海拔有多高,也不知道谷子品种的基因,更不知道温度有几摄氏度。可是祖辈农民们依然种得出比现在还好的庄稼,难道我们学了海拔、品种的基因、温度,我们种的就比我们祖先好吗?
前次我们去广西柳州“爱农会”交流,我和董朝青去,我感到我们农民和农民经验相互交流这样收获很多,我觉得用经费给外面的机构来我们这里作研究,还不如用作我们农民去外面交流更有用。
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是在繁华城市里想着农村的问题,每次来农村都呆不下几天,根本没有真正了解真实的农村。然后很快的决定我们农民需要这样,需要那样的知识。这样的知识真的对我们农民有帮助吗?我写这篇文章是希望这些专家和学者要想帮助农村的话,必须要先从深入了解农村开始!!

             2008年5月4日

                    

熊杰峰上面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后,引起很多讨论。摘要如下:
(http://www.ngocn.org/index.php?uid-13998-action-viewspace-itemid-27998)

Lele: 
做人要厚道,要有感恩的心!不要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还想要更多的。 我见过很多乞丐在酒店门前乞讨,别人给了不五毛钱还嫌人家给的少,还想再要1块。真是不知足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记得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承办的爱的奉献上其中出现的一个主持人说过一句话我们四川人不服输但我们也懂得感恩。这一句话给我感触很深。我认识了解有两年多,但我对里面还没有完全的了解,但就我所知道的,中心以减少化学农药,保护人类身体健康为已任,是中国唯一的一家,中心高层总是希望尽快让我们的农民朋友认识到农药有害,应尽量避免使用,当听到又有一个人因为农药中毒而死亡的消息,他们的心情都相当沉重,这是中心的一位领导所说的。国家没有给他们一点经费,但他们都想方设法从国际国内申请,来帮助农民朋友做一点事情。我想他们工作并不一定说是要得到感谢之类的话,但是总想听到客观公正的声音,不然,我真的为他们,为他们的工作感到寒心。这位农民朋友,我个人觉得,你所说的我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祖辈们不知道这里的海拔有多高,也不知道谷子品种的基因,更不知道温度有几摄氏度。可是祖辈农民们依然种得出比现在还好的庄稼,难道我们学了海拔、品种的基因、温度,我们种的就比我们祖先好吗?你能肯定这些东西都是你们的成果吗,再者全国各地都是农科员,农技员,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为你们做了工作呢,不知道温度,海拔只能说明自身的肤浅,不能给自己的祖先黑,我也是农村出身的,现在我也还在属于农村。我姐姐做过农技员,种子的品种,气温,气候条件都是当地决定推广品种的重要因素,我敢肯定的是没有对这些的了解,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农村的发展。我不知道这位农民朋友家是不是我们全国的一个特例呢,对此,我保留怀疑。前次我们去广西柳州爱农会交流,我和董朝青去,我感到我们农民和农民经验相互交流这样收获很多,我觉得用经费给研究,还不如用作我们农民去外面交流更有用。我不知道是怎么样想了,当时他们是怎么样选人的,你能去广西交流,并得到了启发,这是可喜可贺的事,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是你去呢,在这之前怎么不去呢,怎么就扯上去了,我现在不知道是怎么样想的,但我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我的确感到很,但我也明白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我想也会思考的,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还要进一步改进,但我永远支持你。通过这件事看来,我国对提高农民素质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不仅是提高大家的环保素质,尤其要注意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之路才不会远。对老百姓需要怎样的知识?的思考看到一位农民朋友能采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在感觉到意外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欣喜,我们不管这位农民朋友的看法,观点怎么样,这都具有时代意义,说明互联网现在已经慢慢深入扩展到农村了,互联网将发挥更多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了。我们农民到底需要怎样的知识呢?我想这个问题不仅是老百姓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老百姓需在关于提高生产技能的知识,需要科学种田,需要技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会走出农民苦,农业究,农村真危险的困境。但是我们知道,不论是科学的发现,还是技术的发明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老百姓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于长期性的发展他们意识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我个人认为,应当加强对老百姓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让他
乡土记事第一期.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乡土记事第一期.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相关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