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香菰种植技术 补充.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51.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14:27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香菰种植技术 补充.doc介绍

对上次内容的补充:

 一 装袋要求 
袋子采用耐高温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膜,此膜拉力强,低温时不易脆裂。袋扁宽15厘米,长50~55厘米,厚0.04厘米,一般1千克筒膜可裁160个袋子,每袋装干料0.8~1.0千克。如用装袋机装料,熟练后每台每小时可装800-1000袋。每台机配备7人为一组,其中添料一人,套袋、装料各1人,捆扎袋口4人。无论是机装或手工装袋,均要做到以下5个要求:
1.松紧度适中 以成年人手抓料袋,五指中等力捏住,袋面呈微凹指印,有木棒状感觉为妥。如果手抓料袋而两头略垂,料断裂成痕,表明太松。
  2.不超时限 培养料装入袋内,由于不透气,料温上升极快,为了防止培养基发酵,装袋要抢时间,从开始到结束,时间不超3小时。无论是机装或是手工装,应安排好人手。
  3.扎牢袋口 机械装料进袋紧实,离机后料易松动,要抓紧捆扎袋口。要求捆扎牢固不漏气,防止灭菌后基料受热后膨胀冲散扎头。如果袋口不密封杂菌从口而入。
  4.轻取轻放 装料和搬运过程不可硬拉乱摔,以免破裂。同时装料场地和搬运用的拖拉机或板车的车板上,需铺放麻袋或薄膜,防止被砂粒或刺条扎破袋。  
 5.装量合适 培养料装量要与灭菌设备的工作量相衔接,做到当日配料,当日装完,当日灭菌。

 二 接种方式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下述接种办法好:
  1. 多穴接种 此方法的优点是可缩短香菇发菌期。若用木屑菌种,采用边打穴、边接种、边封口的程序较合适。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打穴与接种均采用弹簧接种器,最好三人配合:一人在料袋的两面均匀打5个洞穴;一人向洞穴内接入菌种,菌种须压满穴口,一般750毫升瓶装的菌种可接20—25袋;一人用3.25×3.25厘米见方的专用胶带贴封穴口。操做越熟练迅速,污染率越低。要选用菌丝洁白健壮、绒毛状、分布均匀、纯度高、不松散的菌种。菌龄掌握在满瓶后20天内,表面及瓶壁无褐色菌膜,不吐黄水的为好。这样的菌种生活力强,接种后萌发快,封面早,可有效地防止杂菌侵入,提高成品率。
  2. 两端接种 采用短袋装料及两头接种的方法可减少污染率。料袋扁宽20厘米,长40~45厘米,装料灭菌后,打开袋两头的扎口接种,之后再把袋口扎好发菌。这种方法省工、方便,减少因打洞、接种操作不严或洞穴粘贴不好而引发的污染,且菌种从菌袋两头同时萌发生长,发菌迅速。
3.嵌插接种 若采用枝条菌种菌种,则可省去使用接种器和胶带封口之烦,打穴与接种一插即可,不但节省人力物力,还因提高了接种速度而显著减少了污染率。

 三 发菌管理 
料袋接种香菇后为菌丝增殖期,由于菌丝旺盛代谢产生大量呼吸热而使料温上升。菌丝增殖期结束后,此升温现象自动消失。培养菌袋的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凉爽、通风、暗光,以通风干燥尤为重要。菌袋排放,按井字形叠高8~10层。温度高时,适当减少叠高的层次,堆垛之间要留有一定距离,以利于通风和料温的发散。发菌期间做好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调节,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菌丝早萌发,快定植,健壮生长。
  1.温度 秋栽发菌温度以24~28℃为宜,高于28℃,应通风降温。春栽在15℃左右低温发菌,可减少杂菌污染,提高成品率。
  2.湿度 宁干勿湿,空气相对湿度以65%左右为宜,湿度大时,地面撒石灰降湿,同时造成碱性环境起到抑制杂菌滋生作用
   3.通风 掌握在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料温高时多通风。
4.光照 暗光培养,防止强光刺激产生菌膜和引起菌丝老化。脱袋前10天,适当增加光照,有利脱袋转色。
5 扎微孔 第一次在接种点菌丝向四周蔓延5厘米时,用针在菌丝前沿之后1厘米处扎一排透气孔;第二次扎孔在发菌中期;第三次在菌丝满袋时扎孔,可减少瘤状突起发生,减少营养消耗,有利于转色和出菇。

四 转色管理 
转色是香菇独有的特性,是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转色正常与否,直接与香菇
的产、质量高低相关。转色最关键的因素是温度,一般在18—23℃条件下保持10—15天开始转色。温度高于25℃或低于15℃时,转色很慢。若菌丝发育的成熟度不同,菌棒转色就不一致。转色前的征兆是菌棒表面出现瘤状突起。
  一般来说,菌棒发菌的成熟度不同,它们的转成色成度也有差异。转色与产量的相关规律是:菌棒转色后是深褐色的出菇迟,菇稀体大,产、质量好;呈红棕色的出菇正常;呈淡褐色的,菇小菇密,产量较高;呈灰白色的,出菇少,质量差,产量低。

五 出菇管理 
生理成熟尤其转色正常的菌筒,经温差、湿差和光的刺激,就会自然形成菇蕾。催蕾出
菇应掌握好以下要点:
  1.温差刺激 利用北方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通过白天采光增温、晚上揭膜通风,棚内、外的温差可达10℃以上。通过连续3~5天的冷暖、干湿和暗亮光线的同步刺激,菌筒表层出现白色裂纹,菇蕾就从裂纹中长出。
  2.湿度控制 湿度包括两方面:一是菌筒含水量,二是空间相对湿度。菌筒含水量应控制在50~55%。超过65%与低于40%均不利于出菇。含水量可用菌筒原重量与失水之后的重量相比较,如重量减轻15~20%左右,无需补充水分;若减轻25~30%则应适时补水;减轻30%以上,必须补水。否则菇体长势减弱,造成减产。采用注水法补充水分到50%,注水应选择在晴天午后进行。
  在催蕾阶段须注意棚内空间的保湿增湿,早晚喷水,勤喷少喷,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即棚内薄膜上有一层水珠为适。需要指出,生产花菇一般不脱袋,脱袋的菌筒虽然也能形成花菇,但很难协调菌棒保湿与干燥催花的矛盾。

六 菇潮控制 
香菇具有潮次分明,多潮持续出菇的特性,采头潮菇后的管理是取得高产优质的基础。头潮菇采收后,继续利用温差和干湿差的刺激,适时进行补水促菇管理。方法是:菇棚停止喷水7~10天,揭膜通风,降低菇床湿度,晾干菌筒。7~10天后给菌筒注水或浸水,使菌筒含水量接近原重量为准。然后履盖薄膜保温保湿3~5天,让菌丝复壮积累营养,3~5天后给予温差和干湿差同步刺激,促使菌丝分化菇蕾,形成新的菇潮。第二潮菇采后再按上述方法继续进行补水促菇管理。这样,每补一次水,形成一次菇潮,缩短了生产周期,有效地提高了产量。此外,补水促菇可按市场销售形势产菇,调节和平衡生产,防止香菇产品低价销售和积压,提高种菇效益。

七 香菇产率 
在常规栽培生产中,香菇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能达到多少? 据笔者试验统计,湿重
1000克的日本式菌袋,装干料450克。出菇7个月后残料干重为100克,占原料干重的22%;平均每袋产鲜菇425克,减去90%的水份,折干物质42.5克,即消耗掉的干物质仅有12%的基质转化为菇体物质;其余88%的干物质被香菇菌丝降解成CO2释放到大气中。以上数据表明,对全部基质而言,香菇的绝对生物转化率仅为10%左右。鲜菇含水率一般为90%,即相对生物转化率应在100%左右。超过此理论数值的所谓高产率是不足信的,除非在出菇后期补充营养或覆土。


下面是防治香菇病虫害方面的内容:

综合防治香菇病虫害及杂菌

(1)严格把好菌种关 在确定生产用的优良品种以后,菌种是否被杂菌污染则是优质菌种最基本的条件。优质菌种可采用目测和培养的方法来确定。凡菌丝粗壮,打开瓶塞具特有香味,可视为优质菌种。有条件的,还应抽样培养,同时还可检查菌丝生活力。    
(2)严格把好菌袋加工关 塑料袋应选择
香菰种植技术 补充.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技术:乡土记事第一期.doc
·下一技术:香蕉施肥技术.doc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香菰种植技术 补充.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