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小麦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 1.熟土层深厚、土壤结构良好 :耕作层一般为20cm以上;具团粒结构或良好的柱、块状结构,容重1.2g/m3左右,孔隙度为50%-55%(其中非毛管孔隙15%-20%),水气比例为1.0:0.9-1.0 2.土壤肥沃,含有机质和无机养分丰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黏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含氮量0.1%以上,生长期间水解氮70mg/kg左右,速效磷含量 15mg/kg,速效钾含量 12mg/kg。 3.土质良好,地面平整,排灌方便 4.酸碱度适宜,含有害物质少:土壤pH6.8-7.0;土壤的含盐量在0.2%以下。 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一)高产的土壤指标 二、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根据各地试验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和相应的茎叶,约需吸收N3kg ,P2O51.0-1.5kg、K202-4kg,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3:1:3。 (一)小麦的需肥特性 1、小麦的需肥量 每生产100公斤小麦子粒所需要的氮、磷、钾量 山东农科院 1959 3.14:1:3.34 2.94 0.88 2.76 305.0 山东烟台所 1973 2.37:1:2.50 2.59 1.04 2.46 428.8 河南农大 1976 2.31:1:3.25 4.27 1.20 2.77 551 河南农大 1976 3.29:1:2.58 2.14 0.83 2.73 234 钾(K2O) 磷(P2O5) 氮(N) 研究单位及年份 比例 N:P:K 每生产100公斤籽粒的吸收量 产量水平(公斤/亩) (一)小麦的需肥特性 2、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 40.28 26.22 16.03 9.22 4.99 3.26 K2O(%) 40.78 29.60 14.29 6.81 5.19 3.33 P2O5(%) 15.78 37.33 12.27 13.06 13.51 8.05 N(%) 出苗- 分蘖- 越冬- 返青- 拔节- 孕穗- 成熟- 25天 35天 60天 35天 30天 45天 注:品种郑引1号,播期10月11日,产量551kg/亩,河南偃师岳滩 (1)氮的吸收 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分蘖到越冬始期,麦苗虽小,但需要量较大,占总需要量的20%左右,另一个是拔节到开花期,植株生长迅速,需要量急剧增加,占总量的30%-40% 。 (2)磷、钾的吸收 随着小麦生长的推移逐渐增多,到拔节以后,需要量大为增加,其中以孕穗到成熟期间为最多,分别占总需要量的40.78%和40.28%。 (一)小麦的需肥特性 2、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 施肥量的确定,一方面要根据产量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土壤的肥力的基础和肥料利用率的高低。 1.计算公式 (二)施肥量的确定 施肥量 (kg/亩) = 计划产量所需养分含量(kg/亩)-土壤当季可供养分量( kg/亩) 肥料的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其中:土壤当季供应量(kg/亩)=土壤中某元素的速效养分含量(mg/kg) ×0.15(表层20cm土重约15万公斤) 2.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施N量,增施磷、钾肥 思考题 (二)施肥量的确定 某地块计划亩产400kg,据测定该地块土壤速效氮30m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120mg/kg,播种时每亩已施入粗肥5000kg,问还需施入多少公斤氮、磷、钾化肥? 注:粗肥一般按含N0.2%、P2O5 0.1%、K2O 0.2%,当季利用率30%计算;碳酸氢铵含N 17%,利用率50%,过磷酸钙含P2O516%,利用率25%。 1.各生育期肥料的运筹 (1)冬前分蘖期 有适量的速效氮、磷、钾供应,以满足第一个吸肥高峰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分蘖和发根,培育壮苗; (2)越冬至返青期间 是小麦一生中需肥较少时期,应适当控制肥料供应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培育高光效群体; (3)拔节至开花 是一生中吸肥的最高峰,是施肥的最大效率期,必须适当增加肥料供应量,以巩固分蘖成穗,培育壮秆,促花,保花,争取穗大粒多; (4)抽穗开花以后 要维持适量的氮、钾营养,延长绿色叶面积持续期,提高后期光合生产量,保证子粒灌浆,提高粒重。 (三)肥料的运筹原则 2.肥料的综合运筹 在确定肥料运筹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小麦专用类型、肥料对器官的促进效应,以及地力、苗情、天气状况等因素。 (1)中筋、强筋小麦 氮肥可采用基肥:追肥为5:5的运筹方式,追肥主要用作拔节孕穗肥,少量在苗期施用或作平衡肥; (2)弱筋小麦 宜采用基肥:追肥7:3的运筹方式。 (3)晚茬麦 采用独秆栽培法,氮肥基肥:追肥可采用3-4:6-7,以保穗数、攻大穗。 (4)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 基肥氮肥用量需适当增加,磷、钾肥提倡50%-70%基施;30%-50%在拔节后追施。 (三)肥料的运筹原则 田间耗水量:指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的麦田耗水量。 三、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 (一)小麦需水特性 1.小麦的耗水量与耗水系数 麦田耗水量 棵间蒸发:大部分在返青前,占总耗水量的 30%~40% 植株蒸腾:孕穗至抽穗期达最大值,占总耗水量的60%~70% 耗水量的计算,一般采用水分平衡法: 小麦耗水量=播前土壤贮水量+有效降水量+ 溉溉总量-收获时土壤贮水量 式中:土壤贮水量=单位面积×计划层深度 ×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 有效降水量=实际降水量-地面径流- 重力水 地面径流和渗入地下的重力水因北方地区小 麦生育期间雨水较少,且测定较困难,可以不计。 所以有效降水量可用实际降水量代替。 灌溉总量是多次灌水量之和。每次灌水量可用灌水前和灌水后土壤贮水量之差求得。 1.小麦的耗水量与耗水系数 耗水系数:指单位籽粒产量的耗水量。 小麦一生的耗水量是随着产量的提高而略有增加,但耗水系数却由于产量的提高而大大降低。 亩产400~500公斤的耗水量约150~175公斤/亩,耗水系数为700左右;亩产250~300公斤的耗水约为125~150公斤/亩,耗水系数为1000~1300。 1.小麦的耗水量与耗水系数 (一)小麦的需水特性 2、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耗水特点 100 33.9~40.8 27.2~30.3 5.9~20.5 4.2~5.9 14.1~17 阶段耗水率(%) 1.46~1.49 2.73~3.68 2.69~3.04 0.69~1.48 0.38~0.42 0.66~0.74 日耗水量 (方/亩) 346.2~351.4 117.6~143.6 94.2~106.4 20.8~71.1 14.4~20.8 48.9~59.8 耗水量 (方/亩) 播种- 越冬- 返青- 拔节- 抽穗- 成熟- 73-81 38-50 30-48 35 39-43 235-237天 资料来源:1.中国农科院农
小麦课件3.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