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第一节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意义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表现形式是双边合约或支付交换协议,其价值是从某种基本的价格、利率或指数上衍生而来的。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是通过描述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来定义它。即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一)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二)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三)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衍生金融工具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加速经济信息的传递,其价格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的有效流动,还可以增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有分割、转移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经济效率的作用。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也不断发展、扩充,所以对衍生金融工具分类是很不容易的。目前较为通行的分类是按照合约类型的标准进行分类,因为其他任何复杂的合约都是以此为基础演化得来的。按合约类型的标准,可以把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四种类型。 (一)金融远期 所谓金融远期是指规定合约双方同意在指定的未来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或金融工具的合约,目前主要有远期外汇合同、远期利率协议等。 金融远期合约通常在两个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其客户之间签署,其交易一般也不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所以,金融远期合约的交易一般规模较小、较为灵活、交易双方易于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 在远期合约的有效期以内,合约的价值随相关资产市场价格或相关金融工具价值的波动而变化,远期合约的买卖双方可能形成的收益或损失都是“无限大”的。所以,金融远期合约的交割期越长,其合约的投机性越强,风险也就越大。 (二)金融期货 所谓金融期货是指规定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按约定价格交割特定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目前主要有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债券期货、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等。 金融期货合约最大的特点是标准化,它是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完成的,合约的内容,包括合约的种类、数量、价格、交割等级、交割地点等都是标准化的,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 (三)金融期权 所谓金融期权是指规定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相关资产或金融工具的权利,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的合约,目前主要有外汇期权、外汇期货期权、利率期权、利率期货期权、债券期权、股票期权和股票价格指数期权等。 期权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个基本类型。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相关资产,看跌期权的买方则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 (四)金融互换 所谓金融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合约,目前主要有外汇互换、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债券互换、抵押贷款互换等。 第二节 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金融工具的一种,有着自身的特点,如它是在基础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价值受制于基础金融工具;具有传统资产没有的较大的价值波动性;产品品种灵活多样,发展迅速等,使它与传统经济业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与此相关联,在会计核算方面于传统经济业务也有很多区别。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而言,体现为合约的签订,一般因其数额巨大对企业有重大影响,但往往它又处于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的状态下,所以造成对传统财务会计的某些规定有很大的冲击。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现有会计理论中资产的定义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负债的定义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两个定义立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且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 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变化。而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签订后,确实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权利或义务,并在未来产生经济利益或资源的流入或流出。然而合约所体现的交易并未发生,而是在将来发生,同时金额又难以确定,所以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权利或义务不符合现行会计的确认标准,因而不应在确认范围之内。 但是,衍生金融工具在合约签订时,作为一项经济业务,其会计确认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有关情况,就必须对现行会计理论中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进行重新的界定。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要素确认的影响 传统会计在确认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时,强调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并以交易发生的时间为确认标准,也即在交易发生时进行一次性确认。即传统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基础上的,传统财务会计要素一旦确认,一般不进行二次确认。 衍生金融工具却不是以交易发生的时间为确认标准,而是以合约的履行时间为确认标准。除了合同缔结时需要确认以外,还将存在着“所谓再确认”和“终止确认”的问题,这显然与传统会计相悖。 (三)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会计计量是在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中决定已确认报表项目的货币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应真实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以便于相关信息使用者预测和决策的需要。在现有会计理论中,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资产实际发生的成本)基础之上的,反映了资产或负债交易时的历史记录,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按照这一原则,进行会计计量时只能依据已经发生的成本,而不是可能发生的成本,同时各报表项目按历史成本入账后,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以保持信息的可比性。 衍生金融工具大都是面向未来的合约,一般并不存在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成本。即使在合约签订时签约一方支付了少量款项,这些款项也不代表合约的价值,因为其价值是随利率、汇率变动而波动的,并且波动的起伏很大。所以,历史成本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受到了很大影响,用它来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是不适宜的。若继续强调财务会计要素必须按历史成本计价,就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已难以反映其真实价值及损益。 (四)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披露的影响 会计披露的目的,在于报表使用者及时、正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方面的信息,以便于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但是,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充分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需要,相关项目或游离于表外无法得以反映,或必要的公允价值、风险等信息无法进行披露。而且以表外披露形式披露对企业有重大影响、对决策者高度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信息,实际上损害了有关方的利益。 此外,衍生金融工具所特有的衍生性和杠杆性使得企业有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发生巨额的损失。因此,必须改进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因而会计界对此进行着不懈地努力。但不管怎样,重塑现行会计理论应成为对此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随着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更加普遍,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也会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国际发展 国际上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
12 金融企业会计第十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