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姥姥的剪纸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4、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四、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第二课时 一、欣赏剪纸 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4、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二、认识姥姥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老老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三、质疑问难 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着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 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练习深化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 2、引导背诵 (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 (2)一头老牛……变得 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13 牛郎织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 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 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C、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 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 A、用“原来”练习造句。 B、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3、指名读第6自然段,讨论: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A、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哪三层意思? B、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C、从文中你能体会到织女的什么品格? 4、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织女的勇气? A、朗读第五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 B、齐读第七自然段。 5、质疑。 (1)为什么众仙女不劝阻织女?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老牛看到织女跟牛郎在一起,心情怎样? 2、朗读体会。 五、总结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 2、给课文划分段落。 A、第一段(1)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B、第二段(2-3)写牛郎与老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C、第三段(4)写老牛叫牛郎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D、第四段(5-7)写织女留在人间作了牛郎的妻子。 E、第五段(8)写老牛看到牛郎与织女在一起很高兴。 3、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读题。 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 老牛、王母 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牵手 分离 相会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 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 (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3)坦白,诚实,不隐瞒。 织女——勤劳 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天庭和人间比较: 一样辛苦 冷漠无情真情温暖 禁锢身心自由 对自由的渴望 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勇敢:“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叹、钦佩、祝福 2、分离——王母 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仙人掌花。但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 三、质疑,深化 1、质疑 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
第四单元.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