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理化生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理化生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144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29 08:41:15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介绍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课题 1  原子的构成
目的要求: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3.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后回答。
⑴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⑵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
⑶原了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⑷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⑸不同类的原了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表2--1中的数据,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都是巡视辅导答疑,并安排适当时间板书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⑴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小结并板书: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				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⑶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内部结构难以直接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发挥充分的想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原子模型(注意:不能完全用宏观运动去想象原子结构),从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议论后回答:
⑴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有没有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是多少?
⑵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它是怎样确定的?它有单位吗?
⑶原子中各粒子之间在质量上是什么关系?由此, 你能总结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公式吗?
2、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教师答疑后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
⑴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⑵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试推算磷原子的核内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利用表4-1、表4-2学会寻找关系(必要时点拨),例如:
    ①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②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
    ③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但很接近。
    ④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⑤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它必不可少。
    ⑥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但最外层电子数量却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极小,但却是原子质量的集中之处。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 836倍,跟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即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均约等于1,
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故: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重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过程:
一:元秦
提问〕1.对原子来讲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是否相等?
2.质子数+中子数的和等于什么?
元素概念在举例中导出,元素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组成的物质已超过3 000万种。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同桌交流:看“蛋糕”分块,想市场份额,来理解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并知道某些元素含量虽小,但作用巨大。
〔练习〕填写下列表格
粒子名称	构成粒子的原子种类	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	粒子名称	构成粒子的原子种类	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		氧气O2	?	?	氮气N2				水H2O	?	?	二氧化氮NO2				五氧化二磷P2O5	?	?	尿素CO(NH2)2				过氧化氢H2O2	?	?	硝酸HNO3				 上述物质中原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导学生分析比较,从而使学生概括找出以上物质中都含有氧原子且这些氧原子中核电荷数都为8,综合其余几种原子核电荷数的分析,指导学生抽象的得出同一类原子的本质特点是核电荷数的相同,进一步引出元素的概念,通过概念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见课本71页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知识。进而明确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元素没有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原子和元素的理解发生混淆,接下来通过对比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元素没有数量概念,可以借下面的例子来理解:“水果”是苹果、梨、桃等的总称。买水果时只能具体买一斤苹果或二个梨等,但不能说买一斤水果或二个水果。
元素概念在举例中导出,元素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组成的物质已超过3 000万种。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同桌交流:看“蛋糕”分块,想市场份额,来理解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并知道某些元素含量虽小,但作用巨大。
二:元素符号:简单介绍或看书,重点说明书写格式与要求。
元素符号的意义:   max.book118.com.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1.写法、读法
(1)1—20号元素是按质子数1—20排列的。
(2)写法一大二小
元素名称的一般规律::“钅”表示金属;“石”表示非金属固体;“氵”表示非金属液体;
“气”表示非金属气体
三、元素周期表
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为此,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有序的排列起来。简介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表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每一横行(周期)????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说明: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由1个递增到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纵行(即族)????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原子序数	1	 	 	 	 	 	 	2			氢	 	 	 	 	 	 			元素符号	H	 	 	 	 	 	 	He											原子序数	3	4	5	6	7	8	9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