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第四单元备课改.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10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3-14 08:49:2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四单元备课改.doc介绍

第四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组有四篇课文和一个“回顾拓展”,四篇课文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能从课文内容中吸取有益的启示,从中体会我国祖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
3、引导学生练习收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借助有关资料独立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自学理解课文,使语文基本功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复习。
教学措施:
1、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单元训练主题:中国古典名著
教学时间:
13、将相和                          3课时
14、草船借箭                        3课时
    15、景阳冈                          2课时
    16、猴王出世                        1课时
回顾拓展四                          2课时
13、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完璧归赵”、“召集、大臣、胆怯、廉颇、抵御、侮辱、拒绝、上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学情分析:本课所选的课文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方法:
1、以启发引导、读书指导、讲授法为主,辅以练习、讨论。
2、学法:小组讨论法与分析综合法有机结合。
教学准备:挂图一张(插图2)历史小资料一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题解。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①写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 
②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成,写的是两个人物间发生的事,学习时还应抓线索以理解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二、指导分段 
1.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 
2.讨论分段。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 
三、讲读第一大段 
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4、形成的板书: 
                        13.将相和
蔺相如  廉颇 
5.小结 
①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 
②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 
③设疑。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围绕线索考虑) 
④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 
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 
五、作业 :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 
二、讲读第二大段 
1.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 
2.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 
3.讨论: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暂不作答。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他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三大段,先小声朗读后讨论 
①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写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②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步退让中,进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③廉颇为什么能负荆请罪,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④故事的结果怎样。 
四、讨论(搞清联系) 
1.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3.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五、作业 
1.熟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 
2.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各部分内容及小标题,进一步明确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 
二、通读全文,准确归纳中心思想及人物特点 
1.中心思想:课文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以及他们从国家利益出发,加强团结的精神。 
2.人物特点: 
三、字词练习 
1.讲讲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个成语的理解,练习造句。 
2.听写词语。(见课后作业3) 
四、作业 
1.复习本文,重点复习人物特点和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习类似文章的方法。 
2.预习下文,要会读,并考虑课后问题。
板书设计:
13、将相和
        完璧归赵  蔺相如   勇敢机智 忠贞爱国       抓线索、联系
渑池之会  蔺相如   不 顾 个 人 安 危       和的重要
负荆请罪  廉  颇   知  错  就  改          言和的基础
14草船借箭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情分析:本课所选的课文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读   第四十六回,了解故事大意。
2、电视剧   主题曲光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先听一支歌,听歌时,请你注意歌词和画面中的人物,能知道这支歌与什么故事有关吗?(播放录像)
  切入主题:“   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有许多光彩不灭的人物。你都知道谁?今天我们就来读其中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故事--   ,故事中涉及到哪些人呢?你又怎样评说这些人呢?
学生活动:
1、自由谈:歌曲中展示的是哪个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你知道   中的哪个人物?
二、问题引路,读书自悟
教师活动:
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带题自悟。
1、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2、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算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1、自由读文。
2、思考问题,可在书上圈点勾划。
3、讨论:小组讨论对问题的理解。
三、交流点拨,质疑问难。
交流1、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故事表面起因:水上交战急需十万支箭,结果借箭成功,过程能说出诸葛亮向鲁肃借20条船,在第三天,利用大雾漫天,20条船首尾相接,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曹操摸不清虚实,只管叫军士放箭。20条船两面受箭,顺风而归就可以。
对于实质原因,教师可作点拨。可以边读书,边体会理解实质原因、结果。可出示多媒体。
学生活动:
1、自由发言。
2、联系课文内容具体谈。
3、概括总结。
交流2如果学生能回答出诸葛亮算到了天气、风向,算到了每个人的心理,他算到了借箭的方法。他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是借箭成功的原因,教师就应给予肯定。质疑问难:学生可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相互交流。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教师活动:
1、找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
2、按事情发生的经过复述,重点讲借箭过程进行复述。
学生活动:
1、自由读文                    2、说出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的句子。
3、指名读。                    4、指名复述。
五、求异创新、培养能力
假如你是诸葛亮,你会怎样做?
学生活动:学生动脑思考、讨论。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学习表达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
1、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算到了些什么?
2、诸葛亮的借箭之计是用多长时间想出来的?
学生活动:
1、读文,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二、综合训练,形成技能。
教师活动:布置综合练习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四、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五、说出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1、从借箭这件事的表面看: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结果是:(      )
2、从借箭这件事的实质看: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结果是:(      )
六、小结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
诸葛亮成功有四个原因:①熟悉气象。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曹军来不及追赶。②熟知地理。能于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③擅长识人。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的机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没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④谋划周密。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如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等。
七、拓展题:评价《草船借箭》中人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原因:急需十万支箭    妒忌    诸葛亮
草船借箭  经过:三天后 借大雾天  二十条船  有胆有识
      结果:借到箭 心服口服        才智过人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组词
    妒(      
第四单元备课改.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教育:第四单元备课.doc
·下一教育:第四单元复习.doc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四单元备课改.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