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2.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 一、原子的构成 二、相对原子质量(Ar) * 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本单元教学目标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本单元重点难点 原子 分子 相互结合 单子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知识要点 物 质 原子 分子 元 素 元素周期表 离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原子核 元素符号 化学式 化合价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原 子 电 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带正电) (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碳原子质量的1/12 Ar= 一种原子(A)的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 1 ”,可省略。 三、元素 (1)分子、原子、元素的区别: 氢元素 氧元素 H O H2O 一类原子的总称 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无个数 有种类 有个数 有种类 有个数 有种类 宏观称谓 真实的粒子 真实的粒子 元素 原子 分子 纯净物 元素 宏观组成 (个)分子 原子(个) 相同质子数 微观构成 微观构成 微观构成 (2)分子、原子、元素、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 (3)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四、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原子核外最少有一层,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除氦元素是2外).在化学变化中,性质稳定.因此把最外层电子数是8(最外层是第一层时,电子数是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4.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5.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 (1)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2)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3)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五、离子的形成 六、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宏观 微观 七、化合价 元素的化合价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定义: 数值是1时 正负号与数值的顺序 位置 离子 化合价 上方 右上角 先号后数 先数后号 省略 不能省略 (2)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符号: * * *
第四单元 单元小结.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