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一) ----有趣的平均数问题 主讲:谭发佳 我们研究平均数问题,首先要掌握以下基本数量关系: 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②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③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在总数量不变情况下“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数是解决这类题的重要思想和解题思路,找准总数量与对应的总份数是难点。 修路队修两条公路,第一条路长900米,用10天修完,第二条路的长比第一条的2倍多100米,用的时间是第一条的1.8倍,这个修路队,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分析:要想求出结果,就要先求出两条路的总长(总数量),再求出修完这条公路共需要的天数(总份数)和平均数。 解:(900+900×2+100)÷(10+10×1.8) =2800÷28 =100(米) 答: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100米。 例2. 一个水果店三种水果的单价平均是1.6元,已知香蕉比苹果贵0.2元,比柚子便宜0.5元,请你算一算每种水果的单价多少元。 分析:这是一道平均数问题逆向思考题,根据已知条件给出平均价钱是1.6元,这样就可以求出三种水果单价和的钱数,即1.6×=4.8(元),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三种水果单价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假设思想求出问题的答案,可以用下面的线段图表示上述关系。 解:(1.6×3+0.2-0.5)÷3 =4.5÷3 =15(元) 1.5-0.2=1.3(元) 1.5+0.5=2(元) 答:香蕉单价是1.5元,苹果单价是1.3元,柚子的单价是2元。 想一想,如果假设和苹果单价一样多,该怎样列式? 例3.五名裁判给一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均分为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均分为9.66分。求这名运动员的最高得分和最低得分分别是多少? 分析:该题实质上是已知部分数的平均数,求个别数.依题意: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58×3(分);去掉最高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46×4(分);去掉最低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66×4(分);因此,该运动员的最高分为:9.66×4-9.58×3=9.1(分) 例4.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到达乙地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返回甲地,求这辆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分析: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往返一次的总路程÷往返一次的总时间.这一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这道题的关键. 由于往返一次的总路程题目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不妨假设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S千米.所以: S×2÷( S÷100+S÷60) (请根据提示试着思考并解答) 我也能行 1.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58,再加上丙则平均数是3.52,丙数是多少? 2.在爬山活动中,李林同学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0.24千米,6小时到达山顶,然后又以每小时0.4千米的速度沿原路下到山底,请算一算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194,如果再加上丙数,这时平均数比甲乙两数平均数多2,丙数应是多少? 4.玲玲和明明的平均年龄是12岁,明明和林林的平均年龄是14岁,玲玲和林林的平均年龄是15岁,三人中年龄最大的是谁?最小的是谁? 5.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3.21,丙数是2.64,若再加进丁,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6,丁是多少? 6.五个裁判给一个选手打分,如果去掉最低分,平均分是96.5分,如果去掉最高分,则该选手平均分是91.5分,请你算一算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几分? 7.小丁上学期数学测验前4次的平均成绩是88分,第五次测验后,平均成绩提高到90分,第五次他考了多少分? 8.有四个数,用其中三个数的平均数,再加上另外的一个数,按这样的方法计算,分别得到:28、36、42、46,那么原来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四面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二)———盈亏问题 主讲:谭发佳 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会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例如:把一袋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3块,多12块,;如果每人分4块,少8块,小朋友有多少人?饼干有多少块? 这种一盈一亏的情况,就是这们通常说的标准的盈亏问题。 标准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盈+亏)÷两次分配之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 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 还有一些非标准盈亏问题,如: 1、两盈:两次分配都有余。数量关系式为:(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2、两亏:两次分配都不够。数量关系式为:(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例1:(一盈一亏问题)一个植树小组,如果每人植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植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 分析:由题意可知,植树的人数和棵数是不会变化的,只是两次分配的方案不一样,结果就差了18棵,即第一种方案的结果比第二种多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植树棵数相差7-5=2(棵),所以根据一盈一亏解答此题就非常简单了。 人数:(14+4)÷(7-5)=2(人) 棵数:5×9+14=59(棵) 答:这个植树小组一共有9人,一共有59棵树。 【巩固练习1】:幼儿园把一些积木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则剩下20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差40个。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积木? 例2:(两亏问题)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9支,则缺45支;如果每人奖7支,则缺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 分析:这是两亏问题,由题意可知,三好学生人数和铅笔支数是不变的。根据两亏关系可知 人数:(45-7)÷(9-7)=19(人) 铅笔:9×19-45=126(支) 答:三好学生有19人,铅笔有126支。 【巩固练习2】:将月季花插入一些花瓶中。如果每瓶插8朵,则缺少15朵;如果每瓶改为插6朵,则缺少1朵,求花瓶的只数和月季花的朵数? 例3:(两盈问题)有一些少先队员到山上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16棵,还有24棵没种;如果每人种19棵,还有6棵没有种。问有多少名少先队员?有多少棵树?(根据两盈问题请自己分析解答) 例4:(盈亏转化)学校给一批新入学的学生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12人,则34人没有位置;如果每个房间住14人,则空出4个房间。求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把每个房间住14人,则空出4个房间”转化为“每个房间住14人,则少14×4=56(人)后,就得到标准盈亏问题,这样就好解答了。 房间数:(34+14×4)÷(14-12)=45(间) 人数:12×45+34=574(人) 答:学生宿舍有45间,学生有574人。 我也能行 1、某班安排宿舍,如果每间6人,则16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8人,则多出10个床位。问有宿舍多少间?学生多少人? 2、王老师给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发图画纸。如果每人发5张,则少32张;如果每人发3张,则少2张。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名同学?王老师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 3、小虎在敌人窗外听里边在分子弹:一人说每人背45发还多260发;另一个说每人背50发还多200发。求有多少敌人?有多少发子弹? 4、崔老师给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分若干支彩色笔。如果每人分5支则多12支;如果每个人分8支还多3支。请问每人分多少支刚好把彩色笔分完? 5、某校有若干个学生寄宿学校,若每一间宿舍住6人,则多出34人;若每间宿舍住7人,则多出4间宿舍。问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 6、学校分配学生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6人,则少2间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9人,则空出2个房间。问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 7、小强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小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米(选自北京市第四届“迎春杯”刊赛) 8、买来一批苹果,分给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苹果,那么还剩 余32个;如果每人分8个苹果,那么还有5个小朋友分不到苹果。这批苹果的个数是_____。选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A卷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三)———倍数问题 主讲:谭发佳 倍数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倍数问题主要从“和倍、差倍、和差”这三个方面来研究。解答倍数问题我们要理解以下数量关系式: ①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②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 ③(和-差)÷2=小数 小数+差=大数(和—小数=大数) ④(和+差)÷2=大数 大数-差=小数(和—大数=小数) 例1:三个筑路队共筑路1360米,甲队筑的米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多240米,三个队各筑多少米? 分析:把乙队的米数看作“1”份,甲队筑的米数是这样的2份,假设丙队多筑240米,三个队共筑了1360+240=1600(米),正好是乙队的4倍,所以用和倍问题来解答就很容易了。 乙队:(1360+240)÷(2+1+1)=400(米)甲队:400×2=800(米 丙队:400-160=240(米) 答:甲队筑了800米,乙队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一).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