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世界经济地理》,陈才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主要参考书: 1.张学政,《世界贸易地理概论》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2.《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自选版本) 3.姜太平编著:国际经济贸易地理,自编教材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及方法 第二节 影响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 地理因素 第一节 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的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 研究对象 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以及世 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 地理环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地理环境,指自然地理环境,它指自然地理因素,如地貌,气象,气候,水文 ,土壤,生物等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基本的自然条件和资源。 广义的地理环境,指自然地理因素与人文地理因素,如政治,经济,交通运输,人口,民族与文化等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环境。 地理环境对经济贸易活动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作用。 地理学的分支 一般我们可以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 )和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即两分法)。 自然地理学研究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它的分支学科有气候地理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等。 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的各种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它的分支学科有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宗教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休闲地理学等。 经济地理学( Economic geography)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最大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原则,它包括农业经济地理学,工业经济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等。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区位论(Theory of location),,如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等。 但是也有许多地理学家倾向于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这三个分支学科(三分法)。 二 经济贸易地理的研究特点 区域性,综合性。 空间对经济活动有深刻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经贸重心区(城市职能和规模、城市群和大城市群区、商业中心、) 国家类型和国际经贸关联 新经济地理学 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发展迅速。主流经济学开始“发现”了经济地理学以及经济活动的空间性,这其中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1953- )为代表。 从90年代开始起,克鲁格曼运用经济地理学和区位论的许多理论来研究国际贸易、地域和城市问题,1991年出版了《地理和贸易》一书。 克鲁格曼认为,经济学在分析现代经济问题时具有局限性,而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具有互补性和交叉性,经济地理学将成为经济学 的新前沿。 三 研究经济贸易地理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片面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 “ 地理环境决定论” 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类和生物具有相似性,各地人类活动的特征决定于各地地理环境的性质。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 1689—1755)(法):《法意》 (又称《论法的意志》,或《论法的精神》。“气候决定人生” 拉采尔 ( 1844 – 1904)(德):《政治地理学》 “国家有机体学说”. 孟德斯鸠( 1689—1755)(法): 《法意》: “气候决定人生” “异常炎热的气候会损害人的力量和勇气, 而寒冷的气候则赋予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以某种力量,这种力量使得人们能够从事持续的、艰难的、伟大的和勇敢的行为。······气候炎热的地方各民族的懦弱,差不多总使他们处于奴隶的地位,而气候寒冷的地方的各民族的勇敢,却使他们保持住自由的状态。” 拉采尔 ( 1844 – 1904)(德):《政治地理学》 地缘政治学的鼻祖。 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口分布、迁移以及文化中心的影响。 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把民族和国家看作是地球上的生物,创立了国家有机体和民族生存空间学说。 “国家有机体学说”主要观点: “民族和国家,总而言之, 是和动物、植物立于同一基础上的,是作为生物而安居着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而活动着,成长着,正是属于国家有机体的这种性质。” 经济发展的其他解释 麦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认为基督教、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兴起直接关联。 影响经济贸易活动的还有非地理因素如制度等.制度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 《国富国穷》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 作者戴维·S·兰德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 有人称之为当代的《国富论》。系统总结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经验教训。 《国富国穷》: 他以历史学者的眼光,本着理性的态度,避开单纯的经济分析和经济理论框架,把地理、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传统文化等因素揉和在一起,通过几百年来的大量实例,对世界各国的贫富兴衰作了多层次的论述,多层面地分析了财富创造、国家兴衰更替的根本原因,探讨“富国”与“穷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提出人类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 《国富国穷》启发性的观点: 作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该书提出了这样的颇有启发性的观点: 一个理想的有利于发展的社会应该具有如下一些标志: (1)它懂得如何操作、管理和制造生产工具,如何创造、调整和掌握技术先进的新技艺。 (2)它能够向年轻一代传授知识的技艺,不管是通过正规教育还是通过收徒传艺的方式。 (3)它根据才干和相关优点为工作岗位遴选人才,根据人的实际提拔和降职。 (4)它能为个人或集体发挥企业精神提供机会,鼓励首创、竞争和向别人学习。 (5)它允许人们享有并且使用自己劳动和创业的成果。 《国富国穷》: 大自然是不平等的,福与祸有些是天然的;财富积累的规律是无情的; 过去的600年乃至今年欧洲基本上是最富裕的地区,美国和日本是后来者,这些国家或地区差不多都处于温带而且属海洋性气候,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非洲、拉美地区贫困图景与热带气候有关。 《国富国穷》: 葡萄牙在地理大发现之后,较早地
世界经济贸易地理PPT课件(2004春季班).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