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2007年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百题(诗词鉴赏).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104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25 08:30:31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2007年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百题(诗词鉴赏).doc介绍

2007年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百题
七、诗词鉴赏题
(一)品读唐朝诗人王湾一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山下兰芽短浸溪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诗歌欣赏。
秋词  刘禹锡                 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13、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七)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题: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直到夜郎西。
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了作者的心情。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1题。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18.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19.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感。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卜算子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眷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在丛中笑。  .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2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4、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6.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①历历:.
  ②乡关:
2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2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十二)赏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
3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35.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7、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十五)阅读下面《送杜少府之任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下列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阅读回答—42题。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十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43-44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4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45—48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5、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尾联详细
2007年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百题(诗词鉴赏).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2007年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百题(诗词鉴赏).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