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音乐第七册 学期总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的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第一课 《灯》 教学内容: 1、唱 《灯》 2、做 听音填卡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连贯、轻盈的声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听音练习,培养学生听辨旋律、节奏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理念: 在学唱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哼唱教学、第一、二乐句八分休止音符的教学。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 (教师) 2、课前复习C大调(学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识谱练习 板书出示谱表。 1、按要求写出各音。 2、唱音阶。 听音练习 1、板书出示。 2、将听辨的旋律各弹奏三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排列方法。 1、听辨三遍。 2、按要求填写卡片。(有四种排列) 学唱歌曲 导入:“同学们,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们要学唱一首好听的歌曲— ,歌曲借灯喻人,表现了老师们辛勤工作的一幕场景。” 1、录音范唱。 2、指导学生划拍视唱曲谱,第一、二乐句的休止处重点教学。(由附点节奏过渡,在附点音符中间断一断,四分音符上有跳音记号,唱得轻巧跳跃。) 3、指导学生先朗诵歌词,后加入歌词练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体会哼唱处的感情处理。再重点教学。(随旋律线的起伏作渐强渐弱处理,最后四小节哼鸣要唱出渐弱效果。) 1、用语言描绘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2、划拍视唱曲谱。(2—3遍) 3、按歌曲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再加入歌词练唱。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试着用自身体会去演绎副歌部分。 教学反思 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不是仅仅一首歌就能培养起来的,要想让每一位学生由衷地动情歌唱,对于教师来说,任重道远。 教学内容: 1、八孔竖笛 《小事情》 《小牧民》 2、做 旋律倒唱 教学目标: 1、在八孔竖笛的二部合奏中能做到配合和谐,在用固定唱名法吹奏《小牧民》时,要有调式感、主音感。 2、通过旋律倒唱,培养学生听辨旋律、节奏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理念: 在学唱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固定唱名法吹奏《小牧民》,有调式感、主音感。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 、竖笛 (教师) 2、竖笛 (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歌曲复习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旋律倒唱 1、与学生一同接唱前四小节,并启发学生分析。(两者节奏一样,音调为逆行) 2、引导学生完成后两句的接唱。 师生共同练唱。 1、接唱并分析范句。 2、完成后两句练习。(33 31 1 1 1153 1 ) 3、练唱此练习。 4、接龙游戏:由学生自行创作旋律进行练习。 八孔竖笛 1、示范mi的指法。 2、讲解《小事情》的吹奏要领: (1)、除连音外其余都是一音吐一下,吐音要柔和,使各乐句的旋律保持连贯平稳。 (2)、合奏部分要求吹一声部听一声部,能主动调节自己的笛声,使之与林一声部协调。 3、范奏、指导吹奏。 4、讲解《小牧民》的吹奏要领: 气息的运用上既要注意各音长度上的要求,还必须根据音高的变化,随时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气流。 5、范奏、指导吹奏。 1、学会mi的指法。 2、掌握要领练习吹奏两支乐曲。 3、独立展示。 4、有一定吹奏困难的学生可先用打击乐器伴奏或加入歌词演唱,激发吹奏兴趣,消除为难情绪。 教学反思 学具的检查要常抓不懈,课堂上让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先唱词的方法,较有效的树立其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 《白鸽》 教学内容: 1、唱 《白 鸽》 2、认 二四拍拍号 教学目标: 1、能用清晰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白鸽可爱的形象。学习两部轮唱,做到不赶、不拖,两声部配合协调。 2、认识二四拍的拍号,并感受其强弱规律。填写音符,初步尝试创作音乐的乐趣。 教学理念: 在课堂中实施开放教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二四拍的韵律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 、竖笛 (教师) 2、铅笔 (学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认识拍号 1、板书出示二四拍拍号及强弱规律。 2、讲解拍号及强弱规律。提问:“你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二四拍的歌曲?它们一般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3、教会学生简单的划拍方法。 4、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物品敲打出二四拍的强弱规律。(桌椅、拍手、拍腿等) 1、认识二四拍拍号,了解强弱规律。 2、借助身边物品敲打强弱规律或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3、学会简单的划拍方法,并为学过的一支歌曲划拍。 创作旋律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音符的实值自行填写。 2、将学生的各种填法一一弹唱,选出几种较为流畅的旋律,领学生唱唱。 1、在教师的启发下,自行创作,将自己创作的旋律填写在书上。 2、积极参与讨论和练唱中,在唱中听,在唱中悟,选出较为流畅的旋律来。 歌曲学唱 1、录音范唱导入。提问:“在歌曲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演唱方式,你们给这样的演唱方式想个名字,好吗?” 2、总结学生的提名,启发学生想出“轮唱”来。 3、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4、指导学生进行轮唱练习。 1、听录音,思考演唱方式。 2、了解“轮唱”。 3、学唱歌曲。 4、有感情地分声部演唱歌曲。 5、能举一反三,就学过的歌曲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 《白 鸽》 2、听 《小步舞曲》(巴赫) 《在钟表店》 教学目标: 1、能用清晰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白鸽可爱的形象。学习两部轮唱,做到不赶、不拖,两声部配合协调。 2、通过欣赏,初步感受外国乐曲的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理念: 在课堂中实施开放教学。 教学重难点: 针对乐曲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 、竖笛 (教师) 2、查找有关乐曲的介绍 (学生)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歌曲学唱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练唱歌曲。 2、学生用歌曲的旋律创作歌词进行演唱。 乐曲欣赏 1、请学生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提问:“你想如何来欣赏这两首乐曲?从哪些地方去听?你想象中能从乐曲里听到什么?” 3、初听乐曲。 4、提出复听要求:能随着《小步舞曲》打拍子或表演,能听出《在钟表店里》的几种钟声,并说说乐曲分几个段落。 1、就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声情并茂地讲解。 2、结合资料谈谈自己“如何欣赏乐曲”的想法。 3、结合自己的想法欣赏乐曲。 4、初听后,说说听后感受,“是否感受到了自己想象中的场景?” 5、复听后,用一定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乐曲内容。总结乐曲中的不同钟声,说出乐曲的段落。 6、结合乐曲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乐曲所要表现的场景。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四季童心(童心是小鸟) 教学内容: 1、唱 《童心是小鸟》 2、听 《老虎磨牙》 3、做 用打击乐器描绘情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出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幸福的生活。 2、通过运用打击乐器描绘情景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 3、通过欣赏,使学生熟悉我国常见的民族打击乐器,了解其音色和表现特征,由此想象乐曲的形象。 教学理念: 在课堂中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针对乐曲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教师) 2、查找有关歌曲的资料 (学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开始 教师:“同学们,我们又在音乐课上见面了,今天的课上,老师希望能在春、夏、秋、冬四组同学稚嫩童心的带领下,去重新体会四季。”(课件出示课题) 2、新授 感受歌曲 1、教师:“对于四季,每个人的感受可能各不相同,希望下面的这首歌能唤起你们对季节的回忆。” 2、教师范唱。(伴奏带) 初听歌曲《童心是小鸟》。 学唱歌谱 教师:“听完这首优美的歌曲,大家一定有很多感触,下面就请大家依照四季的顺序,将你们在相应季节中的感受,说出来和大家一同分享。” (练唱旋律) 1、分季节按小组描述。(本季节的自然景象,有代表的动植物,有些什么味道等等) 2、结合自身感受,请同学们用一个能代表本季节的单音练唱歌曲。(春、夏组单音练唱旋律两遍,秋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冬组练唱歌词。) 学唱歌词 教师:“听了大家的描述,老师觉得同学们的语言象长了翅膀的小鸟,让大家在四季美景中飞翔,就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喉来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
小学音乐第07册教案(苏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