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儿科学
儿科学内容提要3-4章-NP.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儿科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188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26:0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儿科学内容提要3-4章-NP.doc介绍

儿科学内容提要3-4章-NP.doc
儿科学内容提要
声明:1.本资料由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临床医学一系2000级三班 孙党辉 独立制作完成,网络版权归 medline.diy5.com. 任何形式的复制或转载必须保留此说明
2.参考资料:涂明华:儿科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王慕逖:儿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贲晓明、秦玉明:儿科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精品课程教案 
大众医药网
① 提供能量 ② 提供必须的脂肪酸 ③ 协助脂肪性微生物的吸收 ④ 防止散热 ⑤ 机械的保护作用
(四)碳水化合物 50%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六)水
(七)膳食纤维
二 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的优点:
⑴ 降低婴儿死亡率
⑵ 降低婴儿患病率
⑶ 提供免疫保护,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
⑷ 经济、方便、省时、省力、温度适宜
⑸ 增进母婴感情
⑹ 刺激子宫复原,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2.喂养方法
⑴ 早期开奶,出生后半小时即可让母亲喂奶
⑵ 按需哺乳,吃饱为度
⑶ 自4~5个月开始,按时增加辅食,为完全断奶做准备
(二)人工喂养
奶方的配制:婴儿每日约需能量110kcal/kg;需水分每日150ml/kg。100ml含8%糖的牛乳供能量约100kcal。
例如:3个月婴儿,体重5kg,则需
能量 :110 × 5=550kcal
含糖牛乳:550ml 糖5.5 × 8=44g
需水共150 × 5=750ml,补充750-550=200ml
奶方:含糖8%的牛乳550ml(内含糖44g),加水200ml,每日分5-6次哺乳。
(三)辅食
1.辅食的添加原则
应遵循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应在应;而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2.辅食添加的顺序
第二节 营养不良 Malnutrition 维生素D缺乏Vitamin D deficiency disease  ※【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钙、磷吸收减少,血中钙、磷下降。血钙降低剌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加速旧骨吸收,骨盐溶 ,释放出钙、磷,使血钙得到补偿,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大量的磷经肾排出,使血磷降低,钙磷乘积下降,骨盐不能有效地沉积,致使骨样组织增生,骨质脱钙, 性磷酸酶分泌增多,临床上产生一系列骨骼症状和血生化改变。(见图)。
  血磷是体内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血磷减少致使代谢缓慢,致中间代谢产物堆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又加重代谢紊乱,剌激甲状旁腺分泌PTH,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 
(一)精神神经症状
为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与低血磷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表现为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以上症状虽非特异性表现,但在好发地区,可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二)骨髂表现
1、头部
(1)颅骨软化 
(2)头颅畸形 “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
(1)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区呈 形隆起,象串珠状,以第7~10肋最显著。向内隆起有时可2~3倍于向外隆起,可压迫肺而致局部肺不张,并易患肺炎。
(2)胸廓畸形 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因软化被呼吸时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横沟,称郝氏沟(Harrison氏沟),或肋骨下缘外翻;肋骨骺端内陷,胸骨外突,形成鸡胸;剑突区内陷,形成漏斗胸。
(1)腕、踝部膨大 佝偻病“手镯”与“足镯”。以腕部较明显,亦易检查。
(2)下肢畸形 “O”形腿(膝内翻),或“X”形腿(膝外翻),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三)其它表现 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惊厥 
2.手足搐搦 幼儿和较大儿童多见。发作时神志清,腕部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内收足踝部跖屈,足前部内收(如图)。
3.喉痉挛 
(二)隐性体征
在患儿低血钙接近临界水平,但临床尚未出现上述症状时,称隐性手足搐搦症。此时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刺激周围神经可诱发局部肌肉抽搐,出现以下体征:
1.面神经征(Chvostek氏征)以指尖或叩诊锤叩击耳颧下方的面神经,同侧上唇及眼睑肌肉迅速收缩。
2.手搐搦征(Trousseau氏征)以血压计袖带包扎上臂,加压使桡动脉搏动暂停2-3分钟后出现手 搐搦征。
3.腓神经征(Peronea1 sign)叩击膝外侧腓骨头上方的腓神经,可见足背屈外翻。 
第四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第二节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由于产前、产中或产后的各种病因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在出生后一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在数分钟后仍有呼吸一直未建立规律呼吸,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为5%。
【病因】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凡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原因,都会造成胎儿窒息。
【发病机制】缺氧时新生儿首先出现呼吸改变,继而各器官血液分布和血液生化及代谢有较大变化。
【临床表现】 胎儿缺氧早期为胎动增加,胎心率加快 > 160次/分;晚期为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减慢或停搏,羊水被胎粪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临床上根据生后 1 分钟的Apgar评分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 0~3分为重度,4~ 7分为轻度。如5分钟评分仍低于6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大。大多数窒息儿经及时抢救能够恢复,少数继续发展并累及心、脑、肾器官、消化和代谢系统而呈休克状。 
【治疗原则】 
1.ABCDE复苏方案 A(air way):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B(breathing)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ABC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 
2. 复苏程序
⑴ 初步复苏步骤:包括保暖、摆好体位、吸净口鼻咽粘液及触觉刺激
⑵ 通气复苏步骤: ① 触觉刺激
② 复苏器加压给氧
③ 加胸外心脏按压
④ 加静脉或气管给药1:10000肾上腺素
⑤ 扩容纠酸
⑥ 母有麻醉药史的给纳洛酮
⑶复苏技术 有效的复苏加压按压,胸外心脏按压及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
⑷复苏后观察监护 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大小便性状、肤色及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平衡等。
【预防】孕妇产前定期检查;提高产科技术;及时处理宫内窘迫;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预后】慢性宫内缺氧、先天性畸形、重度窒息或5分钟Apgar评分 < 6,复苏不及时或方法不当者预后不良。
第三节 新生儿肺炎
第四节 新生儿透明膜病(HMD)
新生儿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其临床特点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病理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症系由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
发病机制:PS缺乏发生下面变化: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表面张力增加→肺不张、肺通气不良→缺氧、酸中毒→肺血管挛缩→肺动脉压↑→卵圆孔、动脉导管开放→肺泡壁、脉息血管通透性↑→纤维蛋白沉着→透明膜形成→缺氧、酸中毒更加严重,造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
1.多见于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和一部分剖宫产婴儿。
2.生后数小时(4-6 h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三凹征,呼吸骤停,导致呼吸衰竭。
3.胸廓开始隆起,逐渐下陷,呼吸音低,吸气时可闻及细湿罗音,动脉导管关闭时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4.病情一般较重,重者可于3日内死亡;如能存活3天以上又未并发脑室内出血或肺炎者则逐渐好转。
持续胎儿循环 新生儿期由于缺氧、酸中毒,造成肺血管挛缩,右心压力增加,造成卵圆孔、动脉导管开放,右向左分流,形成类似胎儿时期的状态称为持续胎儿循环,例如HMD。
新生儿呼吸困难 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急促或节律不整(正常40-45次/分),吸气相和呼气相比例失调,以及呼吸辅助肌动作持续,出现三凹征及鼻翼扇动等都叫新生儿呼吸困难。
【X线检查】 特征性表现:两肺野普遍性透明度降低,可见均匀网状颗粒影和支气管充气征,重者呈“白肺”心界不清。
【诊断】根据生后数小时出现呼吸困难和X线胸片特点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湿肺及胎粪吸入性肺炎多见于足产儿、过期产儿,胃液震荡实试验阳性、X线胸片可作鉴别。
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及胸片与本病相似,可根据母妊娠晚期感染史、分娩史及母血培养鉴别。
膈疝表现为阵发性呼吸急促和发绀,但患侧胸部可闻及肠鸣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儿科学内容提要3-4章-NP.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