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儿科学
2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tx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儿科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20.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26:0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2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txt介绍

2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txt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泄泻
小儿泄泻又称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调而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以夏秋季节较为多见。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证液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就,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若病情严重,可导致气液耗损,阴竭阳脱的危症。
(病因病理)泄泻之本在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湿,以降为和;脾为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喜燥恶湿,以升为顺。脾胃纳运,升降功能协调,则消化吸收,传送正常,精微可以化生为气血,营养全身,糟粕能正常排泄。由于小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能较弱,故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均可使脾胃纳运升降功能失调而泄泻。
1、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夏秋季节暑多兼湿,湿热困脾则受纳运化无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而致泄泻。感受风寒,邪客中宫,阳气受遏,运化失常而致泄泻。
2、内伤乳食  由于喂养不当,饥饱无都或饮食不洁,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或过食油腻、生冷的食物,导致脾谓损伤,运化失司,不能腐熟水谷,以致食积脘腹,浊气壅积肠间,阻遏气机,而产生腹胀,腹痛欲泻。
3、脾胃虚弱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且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供养相对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较重,易于受损,致使脾胃困倦,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湿滞留,形成泄泻。若脾胃虚弱损及肾阳引起泄泻时,则称为脾肾阳虚泻。
(临床表现)
1、寒湿泻  大便稀薄多沫,色淡,无臭味或臭味较轻,腹痛肠鸣,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轻度咳嗽,厌食,口不渴,苔白腻,面色淡白,脉濡,指纹色红。
2、伤乳食泻  大便量多,酸臭如败卵,汗有未消化残渣,腹胀满,泻前哭闹不安,似有腹痛,泻后痛减,矢气。常伴有恶心呕吐,口嗳酸气,纳呆不思乳四,苔厚或垢腻,脉滑。
3、湿热泻  腹痛即泻,急迫暴注,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重症患儿则出现暴泻黄色浊水,日泻一二十次不等,壮热烦渴,神萎,眼眶下陷舌绛苔干,脉细数。或出现气急,汗多,脉细欲绝等危症。
4、脾虚泻  久泻不愈,时作时止,大便稀薄,夹有乳块或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日泻数次之十余次;食欲不振,精神疲困,面黄,舌淡,苔薄腻,脉沉无力。
5、脾肾阳虚泻  久泻不愈,大便水样,次数频多,四肢厥冷,精神萎靡,面色光白,舌淡苔薄,脉软无力。甚至出现泻下不止、完谷不化,脉微欲绝,神昏不清等津竭阳脱之危症。
1、温湿泻
治则  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  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上推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方义  推三关,揉外劳宫,温阳散寒,配补脾经,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烦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泻
治则  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处方  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方义  清胃经,亦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利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能清热化湿,配揉龟尾,以利肠止泻。
3、伤食泻
治则  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  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方义  补脾经,揉中脘,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气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利肠止泻。
4、脾虚泻
治则  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  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上推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方义  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中回阳,健脾止泻。
5、脾肾阳虚泻
治则  温搐脾肾,回阳固涩。
处方  上方加补肾经,按揉百会以助阳化气固涩。
二、腹痛
腹痛在临床上及为常见,涉及的范围很广,许多内、外科疾病均能引起腹痛。有器质性的腹痛,也有功能性的腹痛。在器质性腹痛中,特别包括一部分急腹症在内,常需紧急处理,有些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因此,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以免延误病机。本节主要介绍因受寒或乳食积滞和虫积引起的腹痛。
(病因病理)
1、感受寒邪  风冷寒邪侵袭脐腹,搏结肠间;或饮食当风,过食生冷,寒邪由口而入,郁结胃肠,中阳受遏,寒性凝滞,气机郁闭,以致经络受阻不通,气血壅滞不行而突发腹痛。
2、脾胃虚寒  素体阳虚或病后体弱的患儿,由于脾谓虚寒,中阳不振,寒湿滞留,气机不畅而腹痛隐作,绵绵不休。
3、乳食积滞  小儿脾胃薄弱,由于乳食不节,或饱食过度;或食入不消化的食物,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气机受阻,升降失职,传导不能,乳食积滞,壅阻胃肠而腹痛。
(临床表现)
1、受寒腹痛  腹痛迅疾,阵发作痛,啼叫不安,额上出姗,按之痛缓,腹部喜温,得热则舒。肠鸣漉漉,便溏或轻度腹泻,泻后痛减。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苔淡白,脉沉弦,指纹色红。
2、脾胃虚寒  腹部隐隐作痛,绵绵不止,痛处喜按喜温,时有腹泻。食欲欠佳,形体消瘦,手足欠温,面色淡白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软。
3、食积腹痛  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矢气恶臭,或有呕吐,吐物酸馊。或有腹泻,泻后痛减,乳食不思,舌苔白腻,脉弦。
(治疗)
1、寒痛
治则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处方  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方义  补脾经,摩腹温中健脾,配推三关,揉外劳宫以助阳除寒;掐揉一窝风,拿肚角散寒理气止痛。
2、虚寒腹痛
治则  温补脾肾,益气止痛。
处方  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
方义  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温补脾肾,益气止痛;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增进食欲。
3、伤食痛
治则  消食导滞,和中止痛。处方  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分推腹阴阳,拿肚角。
方义  补脾经,揉板门,揉中脘,分推孚阴阳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运内八卦宽胸理气调和气血;拿肚角善止痛。(附)虫积小儿腹痛除与感受外邪,饮食内伤等有关因素外,尚有因感染蛔虫,扰动肠中,而致腹痛。
(病因病机)  由于小儿饮食不洁所发生,如食生冷瓜果,或手指甲衣被等沾染虫卵,随饮食入口而成本病。少儿感染蛔虫,扰动胃肠,影响受纳运化之机,或窜行胆道,或虫多扭结成团,阻止气机而致气滞作痛。
(临床表现)  蛔虫引起腹痛,往往是突发,时发时止。一般以脐周为甚,有时可在腹部触及到蠕动之块状物,时隐时现,多数有便虫或吐虫史。食欲异常,面黄肌瘦,瞳孔扩大;睡眠不安,有时咬牙,严重时腹部胀大,青筋显露,若蛔虫窜行胆道则痛如钻顶。大便化验可见虫卵。
(治疗)
治则  温中行气,安蛔止痛。
处方  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抖揉肚脐,拿肚角。
方义  摩腹,抖揉肚脐健脾和胃,行气止痛。配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推三关以温中安蛔。若痛甚者加拿肚角安蛔镇痛。
三、痢疾
痢疾是小儿较常见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丹溪心法》指出:“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感染相似”,故名为“时疫痢”。
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临床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痢下赤白为主症,大多由于感受时邪疫毒或内伤积滞所致。痢疾延久可转为“休息痢”,往往缠绵难愈。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痢疾杆菌所致,故称其为细菌痢疾,临床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一般又分普通型、轻型、重型及中毒型。慢性则分为轻型及重型。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菌痢。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饮食不洁,感受湿热或疫毒等病邪所致,也有因脾胃素虚,大肠气弱,感受风寒暑湿之邪而得病的。《小儿推拿广意)说:“夹热而痢者,则痢下红色,此风能动血也……。夹冷而痢者,则下纯白冻或白上有粉红色,或似猪肝瘀血,皆为阴症,盖血得寒则凝故也”。
1、感受湿热  湿热或疫毒之邪侵入胃肠之间,蕴结于内,与气血相搏,大肠气机受阻,升降失利,使肠壁、脉络受损,传导功能失职而下痢赤白。热重于湿者,痢下赤多白少。
若疫毒极重化火内炽,引动肝风,则出现惊厥抽风等症。湿热疫毒上攻于胃,胃气失降则出现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腹胀等噤口痢的证候。
2、感受寒湿  脾胃素亏,大肠气弱,风冷暑湿之邪乘虚而入,凝结肠胃,以致气机不畅,肠道传化失司而成本病。
痢疾迁延失治,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胃肠受损,耗气伤血,脾气不健,中阳不运,虚坐努责,则下痢脓血粘冻,此类痢疾多为迁延性痢疾或慢性痢疾。
(临床表现)
1、湿热痢  下痢赤白粘冻,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有发热恶寒,纳呆,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濡数或话数。
2、疫毒痢  发病急骤,高热寒战,烦渴,腹痛,痢下脓血稠粘,次数频多,恶心呕吐。有的患儿甚至在未泻痢之前即出现高热,昏迷惊厥,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呼吸浅深不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沉伏等。此型多见于中毒性菌痢。
3、寒湿痢腹痛,痢下白色粘冻,白多红少,食少神疲,畏寒腹胀,四肢欠温,苔白腻,脉弦细缓。
4、休息痢  痢疾日久不愈,时发时止,或轻或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食不香,发时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平日大便时干时稀,稍受凉或饮食不当即复发。
(治疗)  
1、湿热痢
治则  清热化湿,理气通滞。
处方  分推腹阴阳,清肺经,清胃经,清河水,退六腑,清大肠,清小肠,运内八卦,下推七节骨,揉天枢。痛甚者加拿肚角。
方义  清胃经,清大肠,揉天枢,配清河水,退六腑,清理肠胃湿热,通滞调中,清河水配清小肠,利小便,除湿热。分推腹阴阳、运内八卦,理气行滞;推下七节骨,清除肠道湿热,通便导滞,取通因通用之意;退六腑配清肺经,善治里急后重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2、寒湿痢
治则  温中祛寒,健脾化湿。
处方  分推腹阴阳,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补大肠,按揉一窝风,摩腹,按揉足三里,揉脐。
方义  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理中,温运除湿,配揉外劳宫,推三关加强温中散寒作用;以阳池穴为主以治其寒;分推腹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健脾开胃,增进食欲。揉脐,按揉一窝风温通元阳,化寒湿积滞。
3、休息痢
治则  温中健脾,益气化湿。
处方  上方去分推腹阴阳,加补肾经,按揉百会。
方义  同上,补肾经,按揉百会,以加强温阳化气。
4、疫毒痢
不宜作按摩治疗,应及早采取抢救措施。
四、便秘
凡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时间过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者,皆称为便秘。
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腔内停留过久,内含水分过量吸收,使粪便过于干燥坚硬所致。常见的原因有肠胃积热,津液耗伤;病后体虚,气血不足;饮食内伤或饮食不足;或生活不规律,未养成按时排便习惯等。根据病因及症状,可分实秘和虚秘两类。
(病因病理)饮食经过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微之后,所剩之糟粕则由大肠传送而出。若胃肠运化、升降、宣化、传导功能正常,则大便通畅,不致发生便秘。胃肠受病,运化无能,腑气不通,或津液失润,大肠传导功能失职便可导致便秘。
1、肠腑燥热  饮食不节,食物停积,气滞不行,郁而化热,津液亏耗,过食辛热厚味。燥结肠道,传导失司而造成便结;或由于实热证攻阀太过,胃肠阴液受损,津液耗伤;或热病后余邪未清,留恋于内,导致肠道燥热,津液失去输布而不能下润,造成粪便干结,排出困难。
2、先天不足身体虚弱,久病脾虚,运化无能,气血生化无源,导致气血两亏。气虚阳亏,温煦无权,阴气凝结,大肠传导无力而大便艰涩难下;血虚阴亏,津少不能滋润大肠,使大便排出困难。
(临床表现)便秘的一般表现是,排便次数减少,粪便燥结,排出困难,有时微带血液或粘液,肛门疼痛。或者排便次数虽不减,但大便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或虽有便意,大便也不甚干硬,大便努挣,排出不畅。便秘日久,可引起其它症状。有些患儿由于便秘,腑气阻滞,腹中胀满,甚则疼痛,睡眠不宁,心烦易怒,哭闹不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以致摄食不足而营养不良,更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
1、实秘  大便干结,噫气泛酸,烦热口臭,纳食减少,易怒眼红,腹部胀满,口干唇赤,小便黄少,苔多厚腻或黄燥,脉弦滑,指纹色紫。
2、虚秘  大便微干或不硬,但便出不畅,努挣难下,形瘦乏力,神疲气怯,面色光白,唇淡,爪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指纹色淡。
(治疗)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2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tx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