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答案 单项选择(15%) 1D 2B 3C 4D 5C 6A 7C 8D 9A 10B 11B 12C 14D 15D 名词解释(15%) 经济人假定:经济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主体的所有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都是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行事,不存在任何经验型和随机型的行为,即经济人具有完全理性。 机会成本:使用某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某一种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所有其他可能用途中获得的最大收益 替代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使消费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品替代较昂贵的商品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金额与实际的金额的差额。 等产量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三、简答题(30%) 1.说明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某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反映在图形上是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如收入、偏好、其他商品价格、预期)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需求曲线的推导如图所示: 3.简述需求交叉弹性及其三种情况。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比导致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三种情况:(1)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替代品;(2)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互补品(3)交叉弹性系数为零——相互独立 4.请画图说明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短期生产的决策空间。 厂商选择在第Ⅱ个阶段进行生产。 5.简述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条件有二 (1)供求相等 (2)代表性厂商经济利润为0 四 计算题(16%) 1、TR=100 Q – 2 Q2 MR=100-4Q 100-4Q=20 Q=20 TR=P×Q=100 Q – 2 Q2 P=100-2Q=100-2×20=60 =-1.5 2、 产量 0 1 2 3 4 5 6 7 总成本 8 9 10 11 13 19 27 37 总收益 0 8 16 24 32 40 48 56 利润 -8 -1 6 13 19 21 21 19 MR - 8 8 8 8 8 8 8 MC - 1 1 1 2 6 8 10 企业按照的原则决定产量,应生产6个单位产品,经济利润为21。 (2)这个企业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因为边际收益不变,为8。这个行业没有处于长期均衡,因为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不是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平均总成本的最小值为13÷4=3.25 五 、分析论述题(24%) 1.机会成本最好看作是机会上的损失。我们总是不得不在各种不同的可能中进行选择,并决定如何合理地配置我们的资源,以保证我们从中获得最大的满足、价值和效用。经济上理性的选择应该使得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和福利达到最大,这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成本应该最小。这只有当各类经济主体都能有效地使用我们的资源时才会出现。(3分) 消费者 消费者受到预算约束的限制,因此,他们被迫在或许都喜欢但又不能都买的的商品和劳务中进行选择。如一个家庭可能选择国内旅游而不是粉刷房间,一个学生可能选择购买CD而不是购买一本书。在每种情形中,消费者放弃掉的其他商品可能带来的好处就构成了消费这种商品和劳务的机会成本。(3分) 厂商 厂商在决定生产何种物品时也不得不作出类似选择。因为资源有限,多生产X就意味着少生产Y,增加X的产量和利润的机会成本就是减少Y产品生产时所造成的损失,从而把两种产品的产量确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以便获得最大收益。(3分) 政府 政府也面临与消费者和厂商类似的问题。政府增加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通常最终要涉及到私人消费的减少(比如通过增加税收)。类似地,政府增加国防开支可能意味着其他方面支出的减少,比如教育、医疗和福利支出减少。所以,需要多方面的权衡利弊。(3分) 2.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价格来缓解城市供水紧张问题。自来水价格提高,用户会减少或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和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问题可望得到缓解。(3分) 提价会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当价格从P1提高到P2,消费者剩余从面积P1AC减少为P2BC。(3分) 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更需要的用途上,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3分) 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减少居民的损失。(3分) 消费者剩余的变动 2 L0 L1 L2 C B A D 0 Ⅰ Ⅱ MPL L Q APL Q=f(L) Ⅲ d O Q2 Q1 B A P C P2 P1 X X Y P D X0 X1 X2 X0 X1 X2
A卷答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