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yuwen520.com友情提供 * * 梅园新村之行 郭沫若 课型:新授 课时:3 时间: 1、了解和掌握访问记的写法 2、学习以环境和景物描烘托人物、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 课件制作:仪征工校吴艳花 一、解题 第一课时 “梅园新村” 交代地点 “之行”点明文体—访问记。 二.介绍背景 周恩来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讲话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三.作者介绍: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访问地点: 访问对象: 访问记顺序: 梅园新村 周恩来 去访问 访问中 访问后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概括各部分内容. 1 4 梅园新村路上所见所感 5 12 梅园新村.周公馆环境及其主人 13 离开梅园新村 1、在国府门前,作者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注意三个“也”字的含义 2、梅园新村周围的环境怎样? 注意“眼睛”的含义 3、周公馆内部环境怎样? 注意客厅陈设 二、思考 三、讨论回答读写训练二题 四、小结环境描写作用 五、找出文中两处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说说其作用。 六、总结文章写作特点 第三课时 拓展阅读 总理的惊人之无有六 ????一是死不留灰 二无是生而无后 三无是官而不显 四无是党而不私 五无是劳而无怨 六无是去不留言 ?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 我敢大胆说一句,一百五十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这样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之境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也没有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梅园新村之行》ppt教学课件.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