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习 目 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山市蜃景 山市,跟海市蜃楼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幸运儿在偶尔的机缘里能够见到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2003年9月7日,大连出现的海市蜃楼 深圳湾出现的海市蜃楼——海面上有高楼施工 * 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1、蒲松龄,字留仙,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生活,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用几十年时间写成,他自称本书为“孤愤之书”。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 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 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 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 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 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 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 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 碧瓦飞甍? 一切乌有 shū suì sì yù 倏忽 遂 酒肆 逾时 sǒng míng méng wū 大家一起做! 城郭 连亘 窗扉 淄博 guō gèn fēi zībó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高垣睥睨 海市蜃楼 xiāo piāomiǎo yuán pì nì shèn 一切乌有 裁如星点 项为之强 是知也 诲女知之 不亦说乎 “乌”通“无” “裁”通“才” “知”通“智” “强”通“僵” “女”通“汝” “说”通“悦” 加油哦! 然数年恒不一见 黯然缥缈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高垣睥睨 然:然而;恒:经常 飞檐。甍,屋檐 垣,墙。睥睨,指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青天,天空 堂若者 惟危楼一座 可见其顶 往来屑屑 或凭或立 倏忽 若:像。 其:它的,指危楼。 突然 惟:只有。 危,高。 形容来往匆匆 或,有的。 找出并解释《山市》里表示时间的词语,山市的变化是快还是缓慢?再看看“山市”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忽 无何 未几 忽 既而 逾时 倏忽 忽然 不一会儿 不久 忽然 过了不久 过了一会儿 很快 倏忽 忽 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 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要求符合时间顺序。 谁来帮我解释一下这些词的意思? 忽然 不久 不一会儿 后来 过了一会儿 突然 ①如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②城郭的出现 ③危楼的出现到山市消失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初生阶段 发展阶段 高潮阶段 山市的变化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 2、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5、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6、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 五大组比赛朗读课文,一组在读的时候,其他的组注意听,寻找他们在字词发音、句子停顿等方面的不足。 1、山市形成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请发挥想象,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描述。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出现。 2、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关的标示性词语。用一个成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山市变化。标示性词语:忽 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 倏忽 特点:变化莫测 神奇变幻 1、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请发挥想象,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描述。 纵观山市全过程分四个阶段: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出现。消退阶段:楼房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答对啦! 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又称“山市”为“鬼市”?它是真的“鬼市”吗?把请教科学老师后得来的知识来说明“山市”的形成原因。 结尾呼应开头。说明“山市”还有别称。 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蜃楼”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而古代的人不知道其科学原理,所以说它是“鬼市”。 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的.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我们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山峰、船舶、楼房、人等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上层空气的入射角不断增大,以致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回地面,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 天津一水库惊现海市蜃楼 清楚出现电视塔 山东蓬莱多次出现“海市蜃楼” 2005年5月3日,蓬莱出现海市蜃楼,上下两图是其前后变化的情况 2005年3月3日,烟台海上出现的海市蜃楼 2002年7月4日傍晚,青岛王朝大酒店对面的海面上出现了海市蜃楼。 2004年6月2日,青岛海面上的海市蜃楼—— “第三个”岛。 *
1《山市》.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