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四部曲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疏通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课文,积累词语) 3.理解主旨(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4.积累背诵(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3.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旋走。 4.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5.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拓展阅读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 * * *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 锋犀利,剖析入微,善用寓言说明问 题。 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韩非子》: 本书是后人收集韩非的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的,是集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虽是一部论文集,可是其中却有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都是用来说明事理的,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个观点。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 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干大事,要着手于它微细的时候。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扁鹊 蔡桓公 立有间 腠理 不应 还 走 汤 熨 火齐 骨髓 遂死 què huán jiàn còu yìng xuán tàng wèi j ì su ? suì 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公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比一比,谁译得最好。 1.扁鹊和蔡桓公是什么样的人? 2.蔡桓公为什么会死? 3.这篇课文有什么寓意? 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下面三个问题。每个问题能不能概括为一个词语回答? 在腠理 讽刺医生 桓侯体痛 在肠胃 居十日 居十日 汤 熨 针 石 火 齐 居十日 在骨髓 使人索扁鹊 无法医治 逃 矣 在肌肤 讳疾忌医 居五日 桓侯遂死 死因 按时间顺序 不应不悦 不应不悦 故使人问 死因 死因 死因 死因 病 讳疾忌医—— 日益恶化 最终身亡 { 缺点错误 不听劝告—— 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 越陷越深 要正视问题,改正错误。 ↓ { { 铸成大错 { 要接受批评帮助和忠告。 本文通过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同扁鹊劝告,最后导致不治身亡的故事,劝告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要注意防微杜渐。 小 结 寓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不懂装懂。 阅读下面这则《北人啖菱》,想一想,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 * *
22.扁鹊见蔡桓公.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