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在山的那边
课型:自读课 主备人:朱明霞 冷涛 审核:朱明霞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理解、积累“朦胧、隐秘、诱惑、痴”等词语。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深入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
目标3、4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导学
1、作者: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81年,诗歌抒写作者的童年体验。作者从小受理想主义的教育,但以后的经历却是坎坷的,经过“文革”“上山下乡”之后又走入大学校园。这一代人在解放思想之后,有的看破红尘,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被称为“幻灭的一代”。而作者不甘沉沦,童年山区的生活给了他创作的源泉,他对山有着独特的体验,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作者坚信,人生存在着更高的境界,历经磨难以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世人的眼睛和心灵。
3、注音并释义
凝 成( ):
诱 惑( ):
一瞬间( ):
隐 秘( ):
喧 腾( )( ):痴 想( ):
4、辨析多音字:(先注音后组词)
宁 秘
5、朗诵课文 要求:
a.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b.流利:吐字清晰,停顿合理;
c. 有感情: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集体朗读课文
1、整体感知,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山:
海:
在山的那边 山:
海:
2.重点研讨 合作探究
a“.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b、?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c、?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d、?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六)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本文作者是 他出版的诗集有《 》、 等。
2.注音 痴 ( )?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4、?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句中的三个数量词有什么作用?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6、?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三.再次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四、概括本文的主旨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检测
(一)、 为下列各词分别配上两个同义词。 1、诱惑( )( )、喧腾( )( ) 、隐秘( ( ) 、凝成()(
(二)填空、简答。
1、这首诗通过写童年时的想往、困惑和成年后的感悟、信念,启示我们: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 晚来风急 垂下头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汪国真)
15、请写出诗中能表现主旨的语句。
16、请写出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八、课后反思
西城中学导学稿 年级:七年级 科目:语文 使用时间:月日
第1课在山的那边.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