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少年文学名著百部 济 公 传 济 公 传 ·1· 目 录 导读 1 智斗监寺僧………………………………………………003 2 奇药救父女………………………………………………006 3 扛韦驮捉妖………………………………………………010 4 智取天师符………………………………………………014 5 济公戏广惠………………………………………………018 6 怒打恶都管………………………………………………022 7 惩恶戏丞相………………………………………………025 8 设计捉盗贼………………………………………………029 9 斗法救善人………………………………………………034 10 醉打麻面虎………………………………………………041 11 施计收陈亮………………………………………………047 12 舍银济孝子………………………………………………053 13 设计破疑案………………………………………………057 14 巧捉华云龙………………………………………………062 15 善救冯元庆………………………………………………066 16 搬运法救孝妇……………………………………………070 17 巧计求烈妇………………………………………………073 18 真假济公捉妖……………………………………………079 19 化缘修断桥………………………………………………084 20 点迷津兴郎认母…………………………………………090 21 救难惩奸官………………………………………………095 22 嫁狗耍恶霸………………………………………………105 济 公 传 ·2· 23 惩治假道姑………………………………………………109 24 七星观捉妖………………………………………………113 25 八蜡庙除怪………………………………………………117 26 海潮县除妖化缘…………………………………………121 27 治哑巴结善缘……………………………………………125 28 识破妖女救痴汉…………………………………………129 29 济公斗蟋蟀………………………………………………133 30 戏耍贪心僧………………………………………………136 31 八魔炼济公………………………………………………140 32 奇方化良木………………………………………………152 33 一棺双尸案………………………………………………156 34 救徒上公堂………………………………………………161 35 瓜州审奇案………………………………………………164 36 抗旨恤孤寡………………………………………………168 37 大战牛头山………………………………………………173 38 降妖明冤情………………………………………………179 39 收徒斗番僧………………………………………………183 40 巧胜黑鱼精………………………………………………189 41 千里救巧娘………………………………………………194 42 斩鳖平贼巢………………………………………………198 43 赌场戏恶棍………………………………………………204 44 害父逼兄案………………………………………………208 45 夜半抓刺客………………………………………………214 46 扬州劫法场………………………………………………219 济 公 传 导读 《济公传》一书,著成于清朝中期。此书最初形态是民间 故事,以口头的形式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后经劳动人民按照自 己的愿望,塑造出济公和尚这个形象,此人性格诙谐,不守清 规,疯疯癫癫,但无法无天,法力无边的和尚,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着受苦受难的贫穷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幸表达了美 好的愿望。这些故事后经过许多文人的加工修饰,最后经清人 郭小亭编纂,成为一部脍灸人口、老幼喜爱的长篇白话通俗小 说。 济公是本书的核心人物,是一个抚危济困、拯救无辜、嘲 弄官府、惩治邪恶的英雄形象,是一个“脸不洗,头不剃,破 僧衣,不称体,碎眼乜斜,睁又?” 的肮脏不堪,却成为群众 喜爱的和尚。本书打破以往神佛与人间的隔膜,而让降龙罗汉 降世的济颠和尚以一个穷和尚的面目出现在人群中,贴近人民, 从而创造了我国古典小说中常见的一个喜剧式的英雄形象。 对上层人物种种劣迹的揭露、惩治和嘲讽是济公行为的一 大特点。通过描写济公不畏权势,伸张正义的做法,表达了劳 动人民反对统治者的憎恨、蔑视与鄙弃,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使读者拍手称快。 另外,从故事中可了解到在久远的封建社会,普通老百姓 生活的艰难。金匠典女治母病,樵夫伤腿守母尸……这一桩桩 事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沉重的画面。 "专管天下不平事"是本书的核心,"此事我岂能不管"的处 事态度,积极地救助无辜,惩治邪恶,是济公行为中最为光彩 济 公 传 照人的一点。 但是,由于所处时代,总会有局限性,《济公传》也有许 多缺点。它散布人生浮梦,四大皆空的消极思想,结构上松散、 拖拉,很多故事情节雷同,还有低级趣味残留,这削弱了本书 的积极意义和文学价值,因此,我们收编时,尽量弃去糟粕, 吸收原著精华。 济 公 传 ·3· 1 智斗监寺僧 南宋的时候,在浙江天台县有位员外名叫李茂春,娶妻王 氏。夫妻二人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人心。只是二人结婚 四年还没有儿子,夫妻俩为此常常闷闷不乐。 有一天,李员外对妻子说:“ 咱们应该斋戒沐浴三天,到 北天台山国清寺去拜佛求子,也许上天有眼,赐给我们儿子。 “王氏自然很高兴的答应了。于是他们找来黄历选了良辰吉日, 带着家人来到国清寺,拜了大佛拜罗汉,国清寺的老方丈— — 性空长老对他们很热情,并对李员外说:“ 善哉善哉,员外乐 善好施定会有儿子,过几天贫僧一定亲自前去道喜?” 说来也怪,过了数月,李员外的妻子王氏果然生了个儿子。 李员外非常高兴,摆酒庆贺:亲友邻里也都纷纷前来祝贺。不 想性空长老果然来了,来祝贺的人要看孩子,便把孩儿从里面 抱来给大家看。这孩子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看见这么多 人看他,哇哇大哭起来。奇怪的是一见性空长老,却立刻停止 啼哭,一咧嘴笑了起来。性空长老对李员外员:“ 员外,我有 意收你儿子做一个记名徒弟,就给他取个名字叫李修缘吧?” 李员外自然很愉快地接受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李修缘已长 到七岁,懒说懒笑,也不和同村儿童玩耍,李员外见儿子长大 了就请了位老秀才在家教他。李修缘虽然还是个孩子,但过目 不忘才学出众令人称奇。到了十四岁,已熟读诸子百家。也就 在李修缘十四岁,这一年李茂春突然得病,卧床不起,没几天 就去世了。过了两年,员外之妻王氏也因病而亡。李修缘平时 济 公 传 ·4 · 就对道家的书籍很感兴趣,父母死后他更看破红尘,立志要出 家。给家中亲友留下一封信就离家而去。 李修缘来到西湖飞来峰上的灵隐寺,找到庙中的元空长老 说明来意。元空长老击了他三掌,把天门打开,收他为徒,起 名道济,从此李修缘就变成了道济和尚。道济为人诙谐,行为 怪癫,不拘小节,疯疯癫癫的,因此庙中的人都叫他“?”和 尚。他在外面扶危济困,经常帮助人,在庙内却不论哪个和尚 的钱都偷,偷出去就专买酒肉吃。常常有人对他说,和尚理应 吃素,万万不应该吃酒吃肉。他却说:“ 佛祖留下诗一首,我 修心来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庙中 的监寺僧广亮和尚嫉妒和尚道济,处处和他作对,济公也就常 常耍弄他。 这一天,广亮新做了一件僧衣,值四十吊钱。广亮舍不得 穿,却被济颠偷出去送到当铺里,换钱买酒喝了,而且还把当 票贴在山门上。广亮一见僧袍没了,急忙派人四处寻找。后来 发现了贴在山门上,知道是济颠干的好事。可当票怎么也揭不 下来,最后只好把山门卸下来,抬着去赎回了僧袍。 这下把广亮给气坏了,找到方丈告状说:“ 济颠不守清规,
济公案.pdf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