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滨中学九年级语文学科四动三三制教学案第二稿 课题:《马说》复习 主备:姜玲仙 审核:朱军 签字: 执教: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3.掌握文章托物寓意的构思。 【学习重点】 托物寓意的构思。 【学习难点】 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组际互助三步) 1. 读一读:给下面的字注音,并放声朗读课文2遍。 辱( ) 骈( ) 槽枥( ) ( ) 粟( )邪( )一食( )食马者 ( ) 2. 写一写:请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字的意思。 世有伯乐( ),然( )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 )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 )虽( )有名马,只辱( )于奴隶人( )之手,骈( )死于槽枥( )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马之( )千里者,一食( )或( )尽粟( )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 )才美( )不外见( ),且( )欲( )与常马( )等( )不可得,安( )求( )其能千里也? 策( )之不以( )其道,食之( )不能尽( )其材( ),鸣( )之而不能通( )其意,执( )策( )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马也。 3. 谈一谈:小组合作,讨论以上字词的解释,并逐句翻译句子。 4. 填空:《马说》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家。 5.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请写下来。 家长 签字 二、重难点讲解 1.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音与停顿。 3. 重点字词及句型的讲解。 三、课堂反馈: (一)反馈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二)课堂小结: 四、课后巩固 (一)(10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日期 次数 等第 教后记: 1
马说复习教学案2.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