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事物或事理为主要内容,它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明确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理清说明顺序 说明文特别强调言之有序。常用的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 理清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整体→局部 ……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 季节:春→冬; ……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茧到成虫的过程”等) 掌握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口诀) 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 , 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 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 。 掌握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 ★ 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 ★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 打比方: 像、仿佛…… ★引资料 : 引用,标记是引号。 ★配图表 ★摹状貌等 说明方法的辨析 下定义 VS 作诠释 这两种方法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点,但它们的表现形式、说明概念的严密程度有区别。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例题解析 a.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c.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 说明方法的辨析 作比较 VS 打比方 例题解析 a.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b.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 a句中被说明的对象与喻体这两种事物在功能上相似,从而构成比喻。b句将“别的动物”和“人类”两者在“食物”上比较,构成比较说明。 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和认识。 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打比方: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 趣味性。 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得更准确无误,令读 者更信服。 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 点。 说明方法的作用 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 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 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列图表:能够直观地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 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便于比较 和记忆、理解。 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 具有可读性。 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 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多体现在一些修 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 如: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 * 说明文 基础知识 什么是说明对象? 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例如:《电子书包》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电子书包。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理清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 ×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的概念,可以变为: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是谬误了,因为并不是所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内容没有解说“异养”的本质特征,只说明部分范围,因而是作诠释。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这两种方法都要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但构成方式和作用不同。 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别事物;打比方构成的基础是相似点,通过相似来联系两事物。 一般来说,作比较与打比方在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作用各异。作比较常常通过叙述或说明的方式将两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把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显示出来;而打比方则是通过描写的方式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形象的感受,从而了解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多体现在一些修 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 如: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 * *
说明文知识汇总.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