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563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04 08:14:54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75%(3)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25%(1)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ppt介绍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max.book118.com情提供 复习“焉” *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 1、用作一般代词(动词+之)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 例: ①二世杀之(他) ②悉以咨之(他们)        2、用作指示代词(之+名词)   可以译为“这” 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 一、用作代词 ③愿终守之(它) ④故以怪之(这件事)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 (定语+之+中心语)    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 。  2、结构助词(宾语+之+动词)    提宾标志,无实义,译时应省去。 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助词,的)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助词,的) 例: 宋何罪之有?(无义,提宾标志)    3、结构助词(主语+之+谓语)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无义,可不译。  4、音节助词。(时间词+之)或(不及物动词+之),无实义,可不译。 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顷之 ,一狼径去(无义,凑音节)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无义,凑音节)  三、用作动词  动词(主语+之+宾语)    可译为:去、往。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去,往  )  例:①(陈涉)辍耕之垄上(   去,往   )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  3.公将鼓之(                                  )  4.辍耕之垄上 (                                  )  5.公将驰之 (                                  ) 6.环而攻之而不胜 (                                  ) 7.专诸之刺王僚 (                                               )                    8.何陋之有 (                                  ) 9.怅恨久之(                                  ) 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无义,取消独立 性 代“这件事” 无义,音节助词   去,往 他们,代“齐军” 它,代“城” 无义,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无义,提宾标志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作动词“去、往”;作助词可不译 无义,音节助词    无义,取消独立性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主谓+而+主谓)(形+而+形)(动+而+动) 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 : ①名微而众寡(表并列)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3、表示修饰关系(修饰语+而+动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 ①夺而杀尉(表顺接)  ②乃记之而去(表顺接)  2、表示承接关系(动词+而+动词),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①临溪而渔(表修饰) ②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  ③时时而间进(表修饰)  4、表示转折关系(句子+而+句子),相当于“然而”、“  可是”、“却”。  例: ①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而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表转折 (1)先天下之忧而忧(            )  (2)溪深而鱼肥(            )  (3)环而攻之而不胜(            ) (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拔山倒树而来(            )  (6)国险而民附(            )  (7)而君逆寡人者(            )  (8)委而去之(            ) (9)得之心而寓之酒(            ) (10) 执策而临之(            )  表修饰 表并列 表顺接 表转折 表修饰 表并列 表转折 表顺接 表转折 表并列 表修饰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②以君为长者(把)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拿) ③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一、用作介词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例: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      ①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靠)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靠) 二、用作连词  1、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   ? 2、表结果,译为“以致” 3、 相当于“而” 例:以光先帝遗德(来) 例: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例:计日以还(相当于“而”)  三、动词 例: 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 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认为) 1、扶苏以数谏故                     (         )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 4、以塞忠谏之路也                (         ) 5、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 6、策之不以其道                     (         )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8、以光先帝遗德                     (         ) 9、因以为号焉                         (         ) 10、以其境过清                       (         )    因为 靠 把 以致 “而” 按照 认为 来 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  作连词 ;来、以致、而    作动词:以为、认为 因为 把 例: ①曹操比于袁绍(与)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跟) 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对于)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③胡不见我于上(向)   2、相当于“与”,也译为:“跟、同”  用作介词 3、引出原因,译为“由于”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由于)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在)          ②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           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4、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 例:皆以美于徐公。(比、胜过) 于字可译为对、向、在、从、到、由于;也可翻作与、同、跟;形容词后表比较 (1)告之于帝   (        )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4)贤于材人远矣  (         )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6)胡不见我于王 (         ) (7)达于汉阴  (         ) (8)万钟于我何加焉 (          ) (9)舜发于畎亩之中(          )  (1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向 在 对 到 向 与 从 比 从 由于 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语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C、面山 而居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 D 1、选出句中的“以”与“裹以帷幕” 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衣被蔽塞窗户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徒以有先生耳          D、以激怒其众  A 2、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且人患志之不立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要离之刺庆忌         D、故以怪之 D         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复习“其”    2.“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如: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    3、“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