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引导者 本文作者:史光起 史光起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iguangqi1981 史光起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shiguangqi 从孟尝君及其三千门客看未来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 在清代,有一位杨时斋将军,非常懂得用人,在他手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能人,但是其却可以让每个人人尽其才——勇猛性急的人做先锋,谨慎持重的人督粮草,甚至一些老弱残兵也都被其充分发挥所长,他让军中的哑巴做信使去送密信,这样一来,哑巴除了传达信件外,不会泄露其它消息;让瘸子做炮兵,守炮台,这样他们就不会开小差,或临阵逃走,只会专心的放好每一炮,以图消灭更多敌人,使其不会进入自己的阵地杀掉自己;让聋子做侍从,聋子听不到将军们议事,就不会泄露军机;对于盲人,杨时斋叫他们夜里作为监测敌情的岗哨,让他们在两军前沿,将耳朵贴在地上,倾听敌阵是否有偷袭的敌人过来。因为生理有代偿功能,如果眼睛不好,耳朵一定会很灵,甚至几公里以外的声音盲人都能清晰辨别。如此一来,他的队伍之中没有了闲人,也没有了负担,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虽然他的军队人数不多,但是战斗力却非常强。 明天的企业管理工作将完全颠覆 我们今天的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还多在沿用20世纪的管理方法,以流程化、量化、标杆化等科学管理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是,到了今天,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尤其是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动力——人,其思维早已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科学管理理念与方法产生的年代是工业革命时期,这个时期大量的劳动产出就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力,如果在能兼顾产品的品质,那就是绝对的竞争优势了,因此,如何提高产能,降低次品率,就成为了当时主要的管理任务,于是便有了基于规模化生产,流水作业式的科学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式曾经在工业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可以使员工的劳动产出大大提高,在保证生产数量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商品的质量相对稳定,对应的,企业组织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继而维系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但是,到了本世纪,由于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世界从工业社会时代迅速发展到以数字技术推动的信息化社会时代。以今天的客观环境来看,基于工业时代下提出的“科学管理”方法就显得不那么科学了。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纷繁复杂,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市场的结构与工作的形态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员工的意识形态也更加复杂,如果企业还沿用那个社会环境下所使用的管理方式,无异于是刻舟求剑,将会被自然进化的法则所淘汰。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早已经不再是通过科学管理大量劳动力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管控那么简单,明天的“科学管理”方式和内容,更将重新被定义。 明天的企业管理者做什么? 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并高度科技化的时代里,并不缺少高品质的产品,缺的是革命性的技术与独特的创意,而这两个要素是泰罗式管理所无法有效达成的。笔者以为,要想有效管理并达成以上两项要素,其关键是对人的管理。因为,管好一部机器,可以让你的企业员工有饭吃,企业不至于关门,但是如果管好了人,则可以让你的企业不断蓬勃发展,人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这里指的人是人才,只有人才才能为企业带来超乎想象的创造力、生产力与竞争力,当然,因此他们也更难管理,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可以不懂得管理机器,不懂得管理财务,只要懂得如何管理人才,他就拥有了一个伟大领导者的核心能力,也必将拥有一个纵横四海而无往不利的团队,这个团队更会造就一个卓越的企业。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让劳力工作者富有生产力是上一个世纪要解决的管理问题,要让知识工作者具有生产力,则是本世纪要思考的管理问题”。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人才的作用越发的重要——郭士纳挽救了亏损百亿美元的IBM;杰克·韦尔奇成就了通用帝国;张瑞敏让一家几近停产的小工厂变成了国际化的企业;“打工皇帝”唐骏为微软创造了全球的销售神话;李开复被微软、谷歌等行业巨头纷纷争抢等等。这些都是卓越人才的力量,他们卓越之处很多,除了自身卓越的专业能力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如何发现人才,甚至是制造人才,更懂得如何管理人才。 昨天的企业需要的是“管理者”,今天的企业需要的是“领导者”,而明天的企业则需要的则是“引导者”。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完成由企业管理到企业领导,在走向企业引导的思想蜕变与能力的转换。 早在唐代,唐太宗就提出: “名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种所施,明主之任人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慎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慎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名主无弃士” 孟尝君 齐国宗室大臣。 田婴 田婴 田婴 田婴 田婴 盛大游戏首席技术官朱继盛认为: 核心思想只有一点, 给 的舞台,施展他自己的东西 盛大 G oogle的内部就存在这种良性的管理文化——开会时不是领导者先发言,而是有最重要紧急事务的人先发言、要传递有价值内容的人先发言。 G oogle还允许工程师只把80%的工作时间放在公司规定的工作上,其它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做什么,比如开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发明或研究某项课题等。于是,很多绝妙的创意与技术便在这些自由的时间里诞生了,这些创意与发明成了 G oogle的摇钱树,甚至很多项目后来成了 G oogle的主体业务。领导者则是这些员工最有力的后盾和服务的仆人,反过来,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样做的成效从 G oogle股票市值的成长性就可见一斑。 笔者在开会时采用的发言制度是先从最底层开始,逐步向上,因为,如果是先从上面开始,那么下面员工一些不同意见的发言你将永远也听不到,而这些听不到的声音却往往是最重要的。我们也不要把员工当做下属,我们其实只是分工不同的同事而已,笔者建议管理者把员工当做伙伴,当做朋友,甚至是当做老师,这样的态度比高薪更能留住人才。 3、激励与信任 孟尝君对自己的下属与门客很少使用威权管理方式,也很少用法律与制度约束下属,而是采用鼓励加赞赏的方式,这样虽然有时缺乏力度,但是更多的人却因此死心塌地的跟随孟尝君,直到其被罢官,也依然有很多门客追随。如果是依靠强权的管理与用人方式,恐怕当其失去权利的时候,是不会有任何人追随的。我们如今的企业也是如此,威权管理只能留住为了利益而来的员工,当企业遭遇困境时,没有员工愿意留下来与企业共患难,这是一个企业非常大的管理风险。 400年前,瑞士一个钟表匠,塔·布克认为: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被迫劳动的奴隶,而是一些拥有自由身份的人。当时这个观点被所有人所排斥,因为从希罗多德的《历史》及一些残存下来的文献资料来看,金字塔是掌权者以武力胁迫几十万奴隶为法老建造的墓地。而且,这种浩大辛劳,耗时几十年的工程,怎么可能有人自愿参与呢?但是,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六百多处墓葬的挖掘,考证结果为,金字塔的确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 为什么四百年前的一个钟表匠能准确的指出金字塔不是由奴隶建造的呢?经过调查,原来,塔·布克是从钟表的制造中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塔·布克原是一名法国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条,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有名的钟表制作大师,所以,囚禁期间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塔·布克发现无论监狱管理者使用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入狱前他们在自己的作坊里能轻松的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为什么会这样呢?起初,塔·布克以为是制造钟表的环境太差,后来他们成功越狱逃跑,又过上了自由的生活,此时,他才发现制造钟表时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 在塔·布克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钟表匠在不满与愤懑中要想圆满的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比登天还难……金字塔这么大的工程,建造的却如此精细,建造者一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与对抗思想的人,能制造出巨石之间连一根刀片都插不进去的金字塔”。而事实证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在过分严格监管的地方很难创造出优秀的东西,因为人的能力只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这一理念与我们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思想大相径庭,我们很多的企业在强调纪律、制度的时候忽视了一个人的情感因素,片面的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办法归结为科学的工作程序、严格的管理,甚至是超时工作等。如果对于单纯的重复性劳动,这些办法也许还有效,但对于烦琐复杂、创造性强的工作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一些企业实行股份制就是一种充分调动员工主人翁精神的方法,除资金入股外,还可以技术、劳动等方式参股,这并非是企业没钱需要人才入股,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关键性员工能发挥出自己能力的极限,并不断进取,而企业的存亡与发展也都主要靠这些核心股东。其实,这种员工的工作动力并非只有股份合作制可以达成,也并非只需要几个核心员工这样,所有员工都拥有这样的工作动力,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出来员工的这些力量,对企业的竞争力来讲将是巨大的促进。比如,我们可以赋予员工更大的工作自由与权利,这种自由与权利给员工带来的责任感与被信任感比管理者督促的效果更好。 以世界上最大的组织——一个国家为例,强制的手段并不能令组织更强大,也不能让组织变得更有次序。美国的法律堪称是世界上最健全的,但是犯罪率却反倒非常高。英国是一个没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他们的判决依据是参照英国各个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法院判例和国会的惯例,换言之,英国更多的是在用相对宽松的文化来治理国家。效果如何呢?英国的犯罪率远低于美国。 美国戈尔公司就是一个赋予员工极高自由度的公司,他们不指派或命令员工工作,员工可以自己选择工作的数量、完成时间、工作方式,甚至是产品品质。但是,员工却都踊跃工作,原因就是工作是和绩效挂钩的,虽然这和我们普遍采用的绩效方法类似,但是其却没有硬性的量化与标准要求。员工工作的自由度提高了,效率也随之提高了,因为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心态等综合因素决定工作的时间和产出数量等,这使得生产率与产品品质都提高了很多。没有了硬性的制度约束,领导却同样拥有权威,他们的权威是依靠影响力来塑造的。这样的组织形态具有很高的向心力,员工之间,上下属之间关系非常融洽。 戈尔公司这样的管理形式在世界上都是凤毛麟角的,有些像柏拉图描绘的乌托邦理想国,这在传统管理认知中是无法成立的企业形态。但是,戈尔公司业务遍布全球,拥有7000名员工,是聚四氟乙烯生产技术世界排名第一的企业,年营业额超过过了20亿美元。 4、成为员工之间的纽带与润滑剂 孟尝君的门客众多,从文人墨客、侠士武师到商人小贩、异人术士无所不有,他们之间自然存在文化与意识形态上的差别,矛盾也在所难免,经常有争执的情况发生。 一次,一个门客怀疑另外一个曾经做过小偷的门客偷了自己的佩剑,非要杀掉这个人,而其他门客观点不同,一些文人墨客、武士支持丢剑的门客,士农工商等社会底层门客支持曾经是小偷的门客,这两类身份、思想不同的门客本就有很多矛盾,相互藐视,此次的事件为导火索,最后竟演变成了两组势力之间的争执。 家丁急忙告诉孟尝君,孟尝君没有以王侯将相的身份去压制这些人,而是让人牵出一匹马和一头牛,然后问争执的双方,自己要杀一匹马或一头牛摆宴,问大家该杀哪个。有人说杀牛,但是马上有人出来反驳,说牛是耕田不可缺少的劳力,这样的好耕牛杀了吃肉太可惜了,应该杀马,留下耕牛。又有人出来说,耕牛虽然杀了可惜,但是这匹马是一匹夜奔千里的良马,杀了更是可惜。看大家争论不休,最后孟尝君说:“没错,牛耕田,马行路,各有分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再好的耕牛也没有马跑得快,而在好的马也不会耕田。就好像你们,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工作,相互之间没法进行比较,应该互相理解包容”,大家听完纷纷点头。随后孟尝君摘下自己的佩剑送给丢剑的门客,化解了矛盾。不久,丢剑的门客在花园找到了自己醉酒时掉落的剑,这个门客羞愧不已,向被冤枉的门课道歉,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不久一起陪同孟尝君出使秦国,帮助孟尝君偷秦昭王白裘皮大衣的就是这位被冤枉的门客。 孟尝君协调部署之间关系的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因为无论一个公司有多么优秀的人才,如果他们之间不能够有效协作的话,越是优秀的人才则越会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优秀的企业引导者能让员工之间的合作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避免人才之间的内耗。因此,与发现人才,激励人才相比,促成人才之间的合作,同样非常重要。 苹果电脑公司在业界的实力可谓顶级,公司也汇集了无数世界一流的技术人才,包括前CEO乔布斯本人就是一个电脑天才。曾有人这样说过:“世界上80%的计算机精英都聚集在了苹果电脑公司”,但是,当年站在技术巅峰的苹果电脑公司却输给了技术不如自己的微软。在乔布斯的自我总结中写到:“苹果电脑公司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每个人都是人才,大家都持才傲物,看不起其他人,也不愿意与同事合作,包括自己”。在与微软、IBM角逐失利后,乔布斯开始注重员工间的合作,减少了内耗与沟通障碍,由此大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向心力也迅速增强,新产品推出的速度更快,技术更专精。今天风靡全球的苹果MP3和 lPhone 手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因为这两样产品在技术方面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综合价值却是非常高的——领导时尚的外观设计、强大的硬件支持、独具匠心的软件设置、卓越的产品质量,还有巧妙的营销推广手段。这些方面的完美结合和各部门之间的高效紧密协作是分不开的 。 传统的管理观念往往注重员工是否团结在领导者的周围,是否能够和管理者合作(服从命令),却忽视了员工间的合作。在一些官僚作风盛行的企业中,管理者利用,甚至是制造员工之间的矛盾或派系斗争来让员工互相牵制与监督。这样的管理者认为,如果劳方齐心协力,必然对资方不利,而劳方相互牵制,则资方易于管理。但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员工勾心斗角,没有心思放在工作上,效率会大大降低,无形的内耗损失非常巨大。今天的管理者应该通过让员工之间的高度合作来提高工作效率、创新思维与提高产品品质,同时,这也会给员工带来一种愉悦感与安全感。 “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合作理论已经在企业中讲了十多年,但是真正把这种理念落实的企业并不多,尤其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官僚主义与派系斗争,这是表面的制度无法管理的,需要管理者亲自去抓、去管、去倡导,用制度以外的文化因素去达到“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的理想目的,这绝对值得企业管理者拿出大量的精力去做。 美国《财星》杂志对100家知名企业的CEO做过访谈:认为员工之间团结协作,而非只凝聚在管理者周围,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企业竞争力的CEO占100%。日本丰田公司更认为丰田的竞争力来自于员工,其中,员工的协作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5、综合评估员工 东周时期百家争鸣,各诸侯国也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开发与选用,但是,对人才的考核标准也很严格,比如,首先要相貌端正,举止不凡,谈吐文雅,过了这些外貌的考核后,算是通过了面试的第一关,才有机会见到君王,而这个人的才学也必须是治国安邦之策才可能被留下。而孟尝君不同,他收容门客三千,其中虽有满腹雄韬伟略的高士,也不乏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的一般人,甚至有曾经偷盗、抢掠的人。因为,在孟尝君的眼里,不同身份,不同能力的人都有不同的作用。 一次,孟尝君出使秦国, 秦昭王知道孟尝君是一个 , 想让他当 宰相。秦国的大臣们对秦昭王说:“ 能让孟尝君做宰相,因为他是齐国人, 。但他 ,我们也不能放他回去” 于是秦昭王下令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想逃离秦国,暗地派人请秦昭王的宠妃帮忙。妃子 。随同孟尝君 门客中 孟尝君 连夜带着门客逃跑。他们来到秦国的边境, 。孟尝君焦急万分,这时门客中有一个 偷偷学着公鸡啼鸣,附近的公鸡 也跟着叫起来 孟尝君 。 法国有很多 油画生产作坊 画商聘用一些画家在工厂大量的绘制油画 而后 画商都 为手下的画家制定每天的生产任务, 有一家画坊的生产量非常大,几乎是同行的一倍,而且质量很高。究其原因,人数、绘画条件、工作时间与同 没什么差别,只有一点不同, 这家画坊制定的生产 不是以天为计算周期,而是以月为计算周期。有什么不同呢?因为绘画是创造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灵感与激情,当画家没有灵感时,绘画速度将 很慢,这样就很难完成当天的生产任务, 只有加班加点, 质量无法保证, 而那家高产量的画坊是按照每个月来 数量,所以, 当画家不在工作状态的时候 可以放下画笔出去玩一天甚至几天,当精力充沛,思如泉涌时,完全可以轻松的补上落下的工作,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并且质量都很高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