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理化生
2008新课标中考化学考点梳理.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理化生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37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24 09:12:44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2008新课标中考化学考点梳理.doc介绍

新课标中考化学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梳理]
考点1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⒊点
燃
蜡
烛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的是外层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⒋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考点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O2 + Ca(OH)2===
CaCO3↓+ H2O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考点3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见课本附录1)
考点4  药品的取用
⒈识记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⒉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⒊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考点5  物质的加热
⒈酒精灯的使用
⑴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 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⒉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考点6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考点7  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考点8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梳理]
考点1  空气成分的发现
⒈科学史: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⒉实验方法及原理:曲颈甑(盛空气)的热汞。
               汞 + 氧气——→ 氧化汞
⒊实验现象及分析
⑴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粉红色粉末。
                    体积减少约1/5 
⑵容器里的空气
                    剩余气体约4/5
⒋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考点2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考点3   混合物和纯净物
⒈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⒉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
考点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氧气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		考点5   物质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考点6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⒈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⒉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⒊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7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
⒈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⒉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⒊实验成功的关键: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⒋实验讨论:
⑴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⑵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考点8   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及注意点(见下表)
物质	反应现象(在O2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注意		
木炭	⒈发出白光
⒉放出热量	
C + O2=== CO2	盛有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硫	⒈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⒊放出热量	
S + O2=== SO2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空气造成污染		红磷
(暗红)	⒈产生大量白烟
⒉生成白色固体
⒊放出热量	
4P + 5O2=== 2P2O5	此反应生成的P2O5为白色固体,现象应描述为白烟		
铝
(银白色固体)	⒈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⒉生成白色固体
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4Al + 3O2 ===2

2008新课标中考化学考点梳理.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2008新课标中考化学考点梳理.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