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 级 历 史 下 册 复 习 提 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加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尼罗河---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二、古代西亚 公元前1894年叙利亚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三、古代印度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