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1、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优越性:①跨南北纬度广泛,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地区,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生产。②从海陆位置看,背靠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最大洋——太平洋,有利于对外交往和合作,发展海洋事业,是一个海陆兼备国家。 ? 2、国土辽阔: ①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VIP: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书P7图1.7)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总数超过13亿; ①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②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 2、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西人口分界线:黑河(黑龙江)——腾冲县(云南省) 3、人口分布原因: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业生产发达——人口聚集 ????????????????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燥、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口稀疏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构成: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2、 民族分布: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东北、西北,汉族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3、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4、民俗风情:朝鲜族(长鼓舞)、蒙古族(摔跤、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藏族(集体舞)、壮族(干栏式木楼)、彝族(火把节)、汉族(端午、春节)等 VIP2、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1.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VIP掌握: P22图2.2;P24图2.4 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③交通:(优)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劣)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和山区(即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1)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2)我国的主要山脉:重点掌握:P24图2.4 a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b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c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d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e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3)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冰川)、内蒙古高原(平阔)、黄土高原(沟壑)、云贵高原(崎岖);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沙漠),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肥沃),华北平原(耕地多),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二、中国的气候 1.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地形地势),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读图:P31 2.13? P32 2.14,读图步骤如下: ① 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②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③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式变化幅度;④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五个(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以及高原气候区。 P33图2.15 了解我国六个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行政区、地形区) 例:P34页 活动2 答: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 关系:①不同的温度带,地面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②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同;③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也不同;④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 4.降水特点——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 (1)降水时空分布规律 ?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 间 变 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P35 图2.16,在图在中找出我国1600mm、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穿过的省区 (2)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P36 图2.17,找出我国四大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及分布地区例:P37活动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因而爱吃辣椒,北方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 800mm 降水量 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 400mm 降水量 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200mm 降水量 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200mm 降水量 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3)季风: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西北、东北) 陆地→海洋 ? 寒冷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
八年级上册总复习.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