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验卷 学校: 班别: 座号: 分数: 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是( ) A.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梢低于所看到鱼的位置叉去 B.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 C.透过不平整的博览看窗外变形的景物 D.炎热的夏天外出时,用伞挡阳光 2、 舞蹈演员在练功房练习,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将( ) A.与人的距离变大,像变大 B.与人的距离变小,像大小不变 C.与人的距离变小,像变大 D.与人的距离变大,像不变 3、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2中的( ) 4、下列正确的光路图4是( ) 5、如图5,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6、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 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7、右图6是为2008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 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 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 馆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8、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max.book118.com,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9、将电视机遥控器对准墙壁按一下开关,有时也可以将关闭的电视机打开。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可见光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不可见光的折射现象 C.不可见光的反射现象 D.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10、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 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 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B.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C.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D.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12、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 ( ) A.高一些 B.低一些 C.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3、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9。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王奶奶戴的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王小明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厚 D.凸透镜的两个焦距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1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1所示,则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16、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A.凸镜 B.凹镜C.凹透镜 D.凸透镜.将该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10㎝ B.物体为一点光源时,利用该透镜可得到一束平行光,此时u=10㎝ C.将该透镜作幻灯机的镜头使用时,u<10㎝ D. 将该透镜作照相机的镜头使用时,u<20㎝ 18、凸透镜由成放大实像变成为缩小实像,其转折点是物体在:( ) A.透镜中心处 B..焦点处 D.无限远处 19、物体从距凸透镜12㎝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B..20㎝ D.以上都不对 20、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D.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21、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2、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23、张老师在用投影仪放映投影片时,屏幕上出现正常画面,这时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凸透镜的镜片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为:( ) A.几乎无影响 B.画面上有只小虫 C.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画面变得模糊 填空题 1、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 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太阳光起 作用,可能会 导致森林火灾。 2、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节目《逗趣》中的手影表演惟妙惟肖 手影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在生活中,常常会看见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和水中的鹅卵石,这可以分别用_______和_______来解释。 3、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照到字表面发生了 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10所示),其中作用是利用光的 定律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 (填“光滑”或“粗糙”)。 4、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时,入射角是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了? ???????的缘故。 5、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则入射角是??? ???;如果入射线与反射线的夹角是120°,则反射角等于??? ???。 6、当我们在这里参加中考时,在内蒙古草原上却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_________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 生了__________反射。 7、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像的高度为 ????c 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m。 ?8、如图11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 面镜???? 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 上的火炬点燃。 9、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利用生命探测仪,救援队员可以找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生命探测仪有多种:“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红外热成像原理,通过 探测受困者与周围温度的差异,形成人体图像,在黑夜,该仪器使用效果????????? (较好/较差);“可视生命探测仪”利用光纤把细小的摄像探头深入废墟的缝隙中,光信号在光纤内经多次_______(反射/折射)传送回 来,救援队员在显示屏上就可以把废墟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10、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太阳光起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1、如果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之间,将一凸透镜从靠近蜡烛的一方沿主光轴慢慢向光屏的方向移动,发现在光屏上得到两次清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验卷.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