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教育2011暑假新高一化学VIP课程讲义 第三讲 酸碱盐专题 一、酸、碱、盐的组成 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三、反应条件 判断题:1.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已知四物质在水和在液氨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硝酸银硝酸钡氯化银氯化钡水170 9.3 0.0005 33.3 液氨 86 97.2 0.8 0 在水或液氨中,这4种化合物中的某两种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液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二 有一包粉末,可能是FeCl3 CaCO3 Ba(OH)2 K2SO4 NaCl 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 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 将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一份,无沉淀产生。气体导出后再通入另一份滤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中混有________________ 向实验(3)中过滤后的所得的滤液里加入 Ag NO3溶液和稀 HNO3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的全过程推断,原混合物中还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 【小结】 ①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②除需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外,盐与碱、盐与盐反应,反应物必须可溶。 ③BaSO4、AgCl、KNO3、NaNO3等一般不 练习1.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2CO3 + H2SO4 —— (2)FeCl3 + NaOH —— (3)H2SO4 + Ca(OH)2 —— (4)Cu(OH)2 + KNO3 —— (5)K2SO4 + BaCl2 —— (6)KNO3 + NaCl —— (7)CaCO3 + BaCl2 —— (8)BaSO4 + HNO3 —— 2.从H、O、C、Ca、Cl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分别组成酸、碱、盐、氧化物和单质等类别的物质,并按要求写出这些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除酸类外,其它反应物只能用一次)。 ①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⑤复分解反应(不属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M+H2SO4(稀)→Fe2(SO4)3+N(M、N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反应中,M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①Fe;②Fe2O3;③Fe(OH)3;④FeCl2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全部 4.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甲能跟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乙能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并能跟CaO反应生成碱。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任何一种硫酸盐 B. 乙一定是酸 C. 丙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和碱 D. 丁一定是H2O 5.猪肉的新鲜度可通过测试PH来判断,PH 5.8-6.2为新鲜肉,PH 6.3-6.6为次鲜肉,PH在6.7以上为变质肉,则新鲜肉变质后,其酸性变( ) A、强 B、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多数花卉喜欢微酸性土壤,某花卉长势不佳,经测定盆中土壤PH为7.6,在施用较稀FeSO4溶液浇灌后长势良好,这说明FeSO4溶液的PH(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7、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B是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8.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HCl和FeCl3溶液 NaOH溶液 B 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 稀HCl C 镁铝合金 稀HCl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BaCl2溶液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石灰石和稀盐酸 镁和稀硫酸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生石灰和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 下图给出三种物质,如果按概率统计,它们之间应该有六种相互转化的可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实现的转化关系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反应③可选择反应:H2S+CuSO4=H2SO4+CuS来实现。依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生成物CuS必须具备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余可实现的转化关系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来实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酸碱盐的应用 (一)鉴别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5)除去Cu粉中的Fe粉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NaN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Na2SO4和Na2CO3杂质,为除去这些杂质,仅提供3种药品:AgNO3溶液、BaCl2 溶液和稀HCl。请设计合理的顺序将杂质逐一除去,并填写下面实验报告。(简要回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 ? (2) ? ? (3) ? ? 2. 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B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X __________ ,Y ______ 。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 。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现有H2SO4、BaCl2、NaOH、Na2CO3、Ca(OH)2五种溶液和C
第三讲酸碱盐.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