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 第二部分化学试题(满分ll0分) 解题时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Ca-40 ,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l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24.塑料矿泉水瓶底部常见的可回收标志为:B [精析]禁止烟火在很多地方都使用,因为公共场所一般人流量都很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很严重,而且抢救和逃生都很困难。禁止烟火标志为红色圆形加一根燃着的火柴或一个火柴盒,中间加一斜杠。为防火灾。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可回收标志外面是一个可回收的三角型,三角型里面写的是“01”。 不同数字代表不同材料。我们在做废物分类回收的时候,通常2以上的放一块,把1的另外放一堆。回收标志里面写数字5的塑料碗“5号”PP 聚丙烯塑料 微波炉餐盒 使用温度不易超过100度。 [解答]B 2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 [精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较易。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该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考查同学们对变化实质的判断能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要抓住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煤气燃烧、菜刀生锈和牛奶变质均有新的物质生成,,煤气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是化学变化,菜刀生锈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结果。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过程。钢铁还会被环境中的其他物质锈蚀。常采用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层的方法来防止钢铁生锈是化学变化,瓷碗破碎仅是状态改变,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为历年各地中考必考内容,我们只有理解其本质后,方可以不变应万变。 [解答]D 26.右图的信息能说明: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精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比较简单,近几年海南省中考命题必有此类型题。日常生活中闻到各种气味、液体的蒸发等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 个水分子,只能说明分子很小 [解答]C 27.2010年6月7日《海南日报》载:科学家发现“土卫六”表面遍布“湖海河流”,这些“湖海流”中的液体并非水,而是液态甲烷和液态乙烷(C2H6)。甲烷和乙烷均属于: A有机物 B.氧化物 C.酸 D.碱 [精析]物质的分类如下 混合物 金属 分类 单质 非金属 稀有气体 纯净物 氧化物 酸 无机化合物 碱 化合物 盐 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和酸、碱、盐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如Na2O)和酸性氧化物(如CO2)。但有一些氧化物不属于这两类氧化物如H2O、CO、NO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Mn2O7。 (2)酸:由氢和酸根组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必须全部是氢离子(H+),阴离子则是酸根。酸按所含的酸根可分为无氧酸如HCl和含氧酸如H2SO4;按能电离出H+的多少可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2SO4、多元酸如H3PO4 (3)碱:由金属离子(含NH+)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化合物。 盐:由金属离子(含NH+ 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等除外。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解答]A 2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精析]本题考查溶解度的相关知识。考查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此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因而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由图像可知,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个交叉点,所以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溶质的质量未必相等,只有溶剂质量相等时,溶质质量才相等。达到饱和时,由曲线图像提供的信息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在相同质量的溶液中,两溶质的质量相等,故溶剂水的质量也相等。但在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60g,所以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不可能可得到l60g溶液 [解答]B 29.“锌强化营养盐”中的“锌”指的是: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锌强化营养盐不是单质,故A错,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 [解答]D 30.某农作物因缺钾而生长不良,应给它施用的化肥是: A,|K2S04 B.(NH4)2S04 C.(NH4)2HP04 D.Ca3(PO4)2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肥料的种类以及植物所需主要营养素。N、P、K能够从各方面为植物提供营养.,化学肥料的分类是根据化肥中所含营养元素进行分类的。只含有N、P、K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一种元素的,分别称为氮肥、磷肥、钾肥;如果含有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则称为复合肥,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如下表所示: 化肥种类 物质 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缺乏时的表现 氮肥 尿 氨水 铵盐 硝酸盐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植物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作物的品质降低 磷肥 磷矿物 钙镁磷肥 过磷酸钙 的混合物 磷肥能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还能促使作物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生长迟缓,产量降低(磷过量时引起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 钾肥 硫酸钾、 氯化钾 钾肥能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抗病虫害能力下降,茎秆软弱,容易倒伏 复合肥料 磷酸二氢铵 磷酸氢二铵 硝酸钾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能同时均匀地供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解答]A 3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品尝——鉴别白糖和食盐(厨房中) B. 观察——鉴别硬水和软水 C.闻气味——鉴别尿素和碳铵 D.燃烧——鉴别羊毛和涤纶 [精析]本题是一道有关物质鉴别的题目,难度不大。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处理一些问题,比较简单。鉴别物质应遵循的原则是: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然后在此原则指导下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法。A日常生活中鉴别白糖水与食盐溶液可以用品尝味道的方法,实验室中不能尝药品的味道,在化学上默认化学方法,而且一般不能吃(闻是可以的,是不是可用蚂蚁鉴别,因为蚂蚁吃糖。B软水和硬水的区别在于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一般的方法是分别加入肥皂水,软水会有较多的泡沫,硬水泡沫较少且有沉淀生成。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实际上是肥皂中的硬脂酸钠和硬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离子反应生成了难溶性的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镁,从而出现沉淀。所以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是化学变化。C尿素和碳铵的物理性质也存在差异,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进行定性鉴别。(1)尿素为颗粒状固体,碳酸氢铵为结晶小颗粒 (2)碳酸氢铵有浓郁的刺鼻子的铵味,其他的固体氮肥都没有气味。根据各种化肥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单质化肥的鉴别方法并编成了顺口溜,以便于记忆: 鉴别化肥简易行,洁净铁片先烧红。 化肥分别铁上放,统统表现不一样。 铁
海南省2010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