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一章知识要点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6、 味道 酸 甜 苦 咸 敏感区域 舌侧(中) 舌尖 舌根 舌侧(前)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1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3、耳的结构:P10 图1-18 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米/秒 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倒立 放大 实 幻灯机 倒立 等大 实 测焦距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39、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40、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41、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42、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的变化。 43、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44、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45、不论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 第2章 知识归纳总结 1. 力:(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单位:牛(N) (3)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测量 (6)力的表示方法 2. 力的种类: (1)重力 (2)摩擦力: 4. 二力平衡:平衡态→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应用 5.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6.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重点知识详解 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能。 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或平均速v=,单位为米/秒或千米/时。 5.力既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6.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可以将这三个要素表示出来。 7.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8.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增大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 9.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即惯性。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惯性。 10.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科学七年级下1,2章知识点总结.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