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科学学科说明 一、考试性质??? 深圳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以下简称科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该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 二、考试依据??? 《深圳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学科学业考试说明》编制的依据是《广东省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 三、考试命题指导思想??? 科学学业考试的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的内容和要求与《课程标准》的规定相一致。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避免盲目拔高。但注重基础不等于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的机械组合,应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2.突出以能力立意来命题。注意从实际出发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的水平。引导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 3.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4.积极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注意题型结构的合理配置,以实现检测功能上的互补,有利于整体考查目标的实现。??? 5.试题内容应正确无误、表述清晰准确;试卷结构要科学、合理,题量适当;难易程度符合实际情况,不设置繁、难、偏、怪的试题;试卷形式要规范。 ???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各领域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五大领域(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内容的合理分布。??? 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是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的理解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为重点,避免将科学探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查的偏向。实验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也可包括实验操作能力。???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考查,应结合在具体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中进行,避免标签化和形式化。 ? 五、能力要求? 对考试内容的要求,从认知规律上分为不同层次,下面列举及简述有关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一)知识??? 1.了解水平?? ???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目标动词:说出、举例、列举、描述、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 2.理解水平??? ???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 目标动词: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识、理解、区别、对比、懂得、看懂。??? 3.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目标动词:使用、、用理论或模型解释,用理论说明、分类、归纳、概括。??? (二)技能??? 1.模仿水平??? 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2.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绘制、测量、测定、查阅、学会、计算。??? 3.迁移水平??? 目标动动词:联系。??? (三)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1.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感受、体验、体会、感知。??? 2.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反应等。? 目标动词:关注、注意。??? 3.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目标动词:形成、树立、建立、领悟、增强。 ??? 六、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科学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I、II两卷,I卷为选择题,有38题,共57分,II卷为非选择题,10题,共43分。??? 3.内容比例??? 第一部分:占28%;??? 第二部分:占32%;??? 第三部分:占28%;??? 第四部分:占12%;??? 有关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考察渗透到各专题的考察当中。? 七、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第一部分(一)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第一部分(一)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科学探究 ?①具有针对科学探究问题提出可检验的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②具有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或者针对提供的暴体探究过程,推断其实验方案合理性的能力;? ③具有根据探究问题和假设,分析、处理多种信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能力; ④具有根据有效信息推断结论和评价的能力; ⑤熟练运用文字、图表、模型等芳式解释、说明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二) 物质科学专题1:常见的物质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物质的性质 ①识别典型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②能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③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④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 ⑤知道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会用pH比色卡测量; ⑥记住常见、典型物质的溶解性。? ?不考:有关溶解度的 计算 ?不考:在温度或溶剂 条件改变时结晶量 计算 2.水 ①掌握水的组成,知道水污染及防治方法; ?②认识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关 ??③会进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④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⑤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不考:不同浓度溶液 ?只考水溶液的知识。? ?化学计算可要求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或写出计算步骤。 3.空气 ①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污染及主要污染源,?知道空气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 ②掌握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③掌握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④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⑤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与检验;?????? ⑥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圈作用。 4.金属 ①能区别金属和非金属,理解常见金属的用途与性质 ②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典型的运用: ③了解金属腐蚀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 ④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自觉回收金属的意识。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的对应关系;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5.常见的化合物 ①能区别典型的单质、化合物; ②掌握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碳、硫、磷、氢等)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③掌握常见的酸(盐酸、硫酸)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④掌握某些重要的盐(如食盐、纯碱、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⑤理解使用强酸、强碱的注意事项; ⑥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不考:硝酸的性质 不考:磷酸、酸式盐、碱式盐的性质。 6.常见的有机物 ①识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②了解重要的矿物能源(天然气、石油、煤)。 专题2:物质的结构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构成物质的微粒 ①理解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理解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 ③了解核电荷与核外电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④理解物质结构模型化思想及其典型应用。 ?不区分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不考同位素知识和元素周期?律。 2.元素 ①知道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 ②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了解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 ③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名称(如H、C、N、O、Si、P、S、C1、I、 Na、Al、K、Ca、Fe、Cu、Ag)。? 3.物质的分类 ①区别典型的混合物、纯净物; ②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③运用化合价书写简单的、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④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⑤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⑥区别典型的酸、碱、盐、氧化物,记住典型物质的名称; ⑦会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⑧熟练计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 ?不考酸式盐、碱?式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分类和命名。 专题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常见的化学反应 ①理解氢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可燃性; ②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掌握具体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③了解燃烧的条件、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以孕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毋的现象及其应用; ⑤书写常见的、典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⑥熟练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进行过量判断); ⑦熟练计算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加反应)。 ?不考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不考: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不考:过量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差量 计算;有关混合物的计算只限于只需一个反应就可求出结果。 ?可以引入质量分数、体积和密度的计算。 2.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①
深圳市2009年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