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教师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锥形瓶、玻璃片、碘
学生两人一组,每组:海波、石蜡、试管(2支)、烧杯(2个)、热水、温度计(2支)、酒精、棉花、细线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炎热的夏天,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欢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熔化与吸热
讲述:固态、液态、气态统称为物态
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
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物
质的这三种状态是会转化的。
问:从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
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
化过程就会停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
们仔细观看课本图10-15及课本上的解释
后作出回答。[来源:Z|xx|k.Com]
讲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对这个问题
进行探究与验证。
讲述:取两只较大的玻璃试管,分别盛
装粉末状海波及石蜡,将试管放在热水杯中,
逐渐补充温度较高的开水来作热源。然后仔
细观察、记录(从海波、石蜡熔化时开始),
作出图线。
巡回指导
问: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教师补充
讲述:停止加入热水,石蜡和海波的熔化
过程会怎样?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
二、汽化与吸热
问:沸腾是同学们最常见的汽化现象,你[来源:Zxxk.Com]
10-18后,作出解释。
教师补充、完善。
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请你
结合生活实例予以说明。
教师补充、完善
问:课本图10-19中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沸腾的过程需
要吸热,那么蒸发需不需要吸热呢?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予以说明。
请同学们完成图10—21实验,实验的结论
说明了什么?
问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教师补充完善。
三、升华与吸热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什么是
升华。
讲述:自然现象中有许多是升华现象,
同学们能够列举三例升华现象吗?
讲述:同学们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
演示图10-23所示的实验。
升华需要热量,这个特点在生活和生产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图10-24就形象地描述了这
一点,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小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作业
课本p12页 1
学生听讲
学生看书、思考后
回答问题
听讲、记忆、思考
组装仪器,进行实验
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发现
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学生完成实验,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回答
学生看书,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观看现象、解释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本节内容
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
[来源:Zxxk.Com]
可以培养学生的
实验能力
理解物理模型的
意义
培养学生归纳问
题的能力
[来源:学科网]
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一、熔化与吸热
熔化为吸热过程,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熔化停止
二、汽化与吸热
汽化 沸腾
蒸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蒸发与沸腾 相同点 都属于蒸发现象
都吸热
不同点 发生的温度
发生的部位
有无气泡
三、升华与吸热
升华吸热:人工降雨
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
科学探究活动案例
1、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课本上列出了实验探究的全部过程,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相同吗?也许会不一样呢!你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吗?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几个问题:
(1)试管里的碎冰要稍微多一点,使冰的熔化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便于观察、记录。
(2)学会认识温度计,根据温度计上标出的数值和实验的需要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温度计,测碎冰熔化温度的温度计测量范围可以小一些,测水沸腾温度的温度计范围要大一些,最大刻度值最好大于100℃
(3)温度计要轻轻地、缓慢地插入碎冰中,不要损坏温度计下端外壳很薄的玻璃泡。要将玻璃泡放在碎冰的中下部,不接触试管底和壁。
(4)可以用比较纯净的水(蒸馏水)结成的冰做实验,还可以用不纯净的水做实验,看看它们的熔点有没有区别。
(5)烧杯里水不要太少,试管插入水中深度要适当,试管底不触及烧杯底,以烧杯中水面高于试管中冰面为好。
(6)酒精灯火焰最好不要直接烧在烧杯底上。
(7)不要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不要用嘴吹熄酒精灯,如图002所示。
熔化过程的吸热
提出问题
固体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吗?
猜想与假设
晶体熔化过程 (1)要吸热;(2)不吸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 (1)要吸热;(2)不吸热。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相比较 (1)相同; (2)不相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对固态晶体海波和固态非晶体石蜡分别加热,将它们的熔化过程进行对比。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用两个烧杯分别装适量的海波和石蜡,将温度计悬挂,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海波和石蜡的中间,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加热时间t/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海波[来源:学_科_网] 石蜡
当海波、石蜡大约还有一半没有熔化的时候,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是否继续熔化。
分析与论证
根据记录的数据在课本上的直角坐标上画上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分析温度变化曲线的物理意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晶体熔化过程 吸热;非晶体熔化过程 吸热。(选填“不”或“要”)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 ;非晶体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评估、交流与合作
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变化曲线。
你的探究结果符合自己的哪一种假设?你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记录的数据是否准确?和老师一起讨论温度变化曲线的物理意义,把自己画的曲线跟其他同学的想比较,有什么不同?
如果自己的实验结果跟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有一些地方不相同,你能找到原因吗?
2、探究液体的蒸发
自然界到处都存在着液体的蒸发现象,液体蒸发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液体(以水为例)蒸发的规律。
提出问题
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1)水的质量的多少; (2)水的温度的高低; (3)水的体积的多少;
(4)水的表面积的大小;(5)装水的容器的形状;(6)水面上的空气流动的快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为了证实以上几个方面的猜想是否符合事实,可以用几个不同的容器分别装水进行对比实验。建议采用图003所示的装置。
A、B、C、D、E各容器中都装满水,设法使各容器竖立,并使水面相平。
A是广口瓶,B是量筒,它们的口径相等。
C、D、E,是试管,它们的口径相等,都比量筒的口径小得多。其中D、E竖立在空烧杯中。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