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
课型:讲读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运用“飘渺、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等词语。
2.了解新诗的特点及郭沫若的创作。
3.体会诗歌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的意趣和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用反复诵读的形式,通过想象和联想去构建、描述诗作的想象世界。
2.请简要介绍一下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3.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理解词义。
(1)注音
飘缈( )( ) 闲游( ) 隔( ) 甚( )
灯笼( ) 笼罩( )( ) 疏星( ) 鲛人( )
(2)辨形并组词
缈 笼 嗝
渺 茏 隔
(3)释义
飘渺: 。
笼罩: 。珍奇: 。
不甚: 。模糊: 。
定然: 。陈列: 。
4.朗读课文,注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节奏停顿和重音。
第二课时
二.学习研讨
1、请同学们设计一则导语来导入这两首诗。
2、《天上的街市》一诗共有四节,先后用了哪几个韵脚?
3、再读两首诗,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
街灯 联想到
明星
写实
静夜
想象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在互相探讨的基础上),用语要生动,情节尽量细致完整。
2、作者所描绘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和神话传说中的是否相一致?请予以详细说明。
3、作者把一个爱情悲剧写成喜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诗作最后三节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5、作者在《静夜》一诗中,短短几句就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入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有何用意?
6、诗人为何联想起“鲛人泣珠”的故事,请结合资料和作者所处背景,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探究
银河相会
(日)岛倚腾村
晚云在暮天泛起波澜,
欸乃歌声在夜空萦绕不断。
牵牛星急急荡起双桨。
一叶扁舟穿梭在云汉。
晚风送来阵阵芬芳,
也把叶绿花红的彼岸吹遍。
潸潸清泪濡湿了面颊,
宛如一个青春永恒的梦幻。
呵,在那远远的天边,
欸乃棹歌悠悠不断。
星星窥见了人间的欢愉,
今宵幽会情最缱绻。
1.诗的主人公是 。
2.诗的第一节由银河联想到 。其中诗人想象的内容是 。
3.第二节诗用 烘托出美好的彼岸,把 比喻成梦幻。
4.诗中两次写到“乃歌声”,谈谈你的理解。
5.试概括本诗的主题。
五.课后反思
西城中学导学稿 年级:七年级 科目:语文 使用时间:月日
第27课__郭沫若诗两首.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