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沈括,字 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 .政治家 . 沈括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 此外,他在解剖生理方面也有比较精深的研究,他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提出,人有咽和喉两个部分,咽用来咽食物,喉则用来通气。他对化石也有正确的认识,他在太行山上看到螺蚌壳化石,据此他正确地指出这一地带过去曾是海滨。 沈括广泛记载各地动植物的《梦溪笔谈》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学著作。 读书识字 狗蝎 喙 钳 旬 穰 傍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 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 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 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 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 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 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 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 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 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 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方:方出神 正 方两三级 才 遂:塔遂定 于是 遂不得履 终于 之:其虫旧曾有之 语气助词,无义 方为秋田之害 结构助词,的 土人谓之“傍不肯” 代词,它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结构助词,取独, 无义 以:贻以金钗 把 岁以大穰 因为 则以钳缚之 用 如:匠师如其言 遵照 而动之如初 像 履:遂不得履 鞋子 人履其板 走,踩踏 为:悉为两段 成为 可以为师矣 做 项为之强 因为 凹者为壑 当作 其:其虫旧曾有之 这种,这样 人履其板 那 人皆伏其精练 他,指喻皓 患其塔动 这 其喙有钳 它的,指子方虫的 天敌的 密使其妻 他的,指匠师的 词类活用 便实钉之 名作动,用钉子钉 通假字 人皆伏其精练 “伏”同“服” 佩服 段落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文章首先说明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 第二层,第2、3两句。这一层写“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 第三层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旧曾有之”。 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项有效措施。 当堂练习 1.依据课文填空 “傍不肯”的外貌特征--------,------。 子方虫天敌的威力无比表现在------, -----------。 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的句子是:
梦溪笔谈二则3.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